北约称PL-15为“死亡天使”,击落“阵风”后西方又恨又怕 北约那帮人,又给我们国家的武器起了个新外号,这次轮到了咱们的PL-15(霹雳-15)空空导弹。他们给的名字,听着就带劲,叫“死亡天使”。 以前他们可不是这个态度。就拿咱们的歼-10战斗机来说,北约给的外号是“萤火虫”(Firefly)。这名字里头那股子瞧不上的劲儿,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意思就是,你那点光,微不足道,成不了气候。 可现在, “萤火虫”翅膀底下挂着的家伙,却被他们抬到了“死亡天使”这么个高度。一个轻蔑,一个恐惧,这中间的巨大反差,说明了很多问题,也藏着不少故事。 美国《战区》杂志捅出来的消息,北约给PL-15的正式代号是“CH-AA-10 Abaddon”,也就是“亚巴顿”。“亚巴顿”在《圣经》里头,是掌管毁灭与死亡的天使,翻译过来,就是“死亡天使”。他们开始从神话里找词儿来形容我们的武器,这本身就说明,他们心里不踏实了,从过去的“随便拿捏”变成了“这东西太邪门,得当心”。 真正让这个名号传开的,是2025年5月的一场实战。根据多家军事媒体与维基百科的记录,在当时的印巴空战里,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战斗机,挂载着PL-15E(PL-15的出口版),取得了击落多架印度空军战机的辉煌战果。被揍下来的飞机里,就有印度花大价钱从法国买的宝贝疙瘩——“阵风”战斗机。 这一下,西方军事圈直接炸了锅。“阵风”可是法国人的心头肉,是欧洲顶流的四代半战机,装备了号称能干扰F-22雷达的先进电子战系统。结果,在PL-15面前,这套系统跟失灵了似的。有分析说,它可能连开机干扰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一发入魂了。这场无声的远程猎杀,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疼。 这PL-15究竟有什么独门绝技,能把“阵风”这样的高手给办了? PL-15的出口型号,公开射程是145公里。咱们自己用的版本,性能只会更强,外界普遍猜它的射程在200到300公里之间。这是什么概念?美国现役的主力中距弹AIM-120D,射程也就180公里左右。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飞行员可以从容地锁定并且开火,而对方的飞行员,可能还在雷达上找我们呢。这就是战场上的“一寸长,一寸强”,谁手长谁就是爷。 PL-15用了一项关键技术,叫“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你可以把它想成一个带“中途加速”功能的火箭。第一级先把它推到高速,等飞到中段,导弹能量快用完的时候,第二级发动机“啪”一下再次点火,来个二次冲刺。这完美解决了传统导弹飞到末端就软脚,容易被躲开的毛病。PL-15在靠近目标的时候,速度还能保持在4马赫以上,敌机想躲,基本没戏。 它用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导引头,这是目前最顶级的雷达技术,看得远并且极难被干扰。再加上双向数据链,导弹飞出去以后,还能跟后方的预警机或者自己的战机“聊天”,随时更新目标的位置。整个攻击过程,就像一张看不见的大网,精准又高效,让对手根本没法防。 PL-15的强大,直接搅动了全球的军事格局。西方国家猛然发现,他们在空空导弹领域几十年的技术优势,正在被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被超越了。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已经拉开了大幕。 美国那边坐不住了,赶紧把压箱底的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项目往前猛推。这款导弹的目标就是全面压制PL-15,射程要更远,速度要更快。 欧洲人也慌了神。法国人开始琢磨给“阵风”换导弹,嫌弃现在的“米卡”导弹手太短,计划升级换代。 就连俄罗斯,也得加紧升级自己的R-77M与R-37M导弹,同样用上了双脉冲技术,目的很明确,就是不能被中美甩得太远。 “萤火虫”这个名字,诞生在歼-10刚出来的那个年代。那时候,我们的航空工业刚学会走路,在西方眼里,我们就是个模仿者,造出来的东西,他们看着新鲜,但心里并没当回事。 而“死亡天使”这个称号,是在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不光有了先进的飞机,更有配得上这些飞机的“长剑”时,西方不得不给出的一个带着恐惧的评价。 这个代号的改变,直接捅破了心态转变的窗户纸,背后就是实力天平的变化。当“萤火虫”挂上了“死亡天使”的翅膀,它发出的光,就不再是黑暗里微弱的点缀,而是足以撕裂夜空、让对手胆寒的毁灭之光。 参考文献 《战区》网站关于北约对PL-15命名的报道。
北约称PL-15为“死亡天使”,击落“阵风”后西方又恨又怕 北约那帮人,又给我们
杰彦评娱乐
2025-08-01 17:14: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