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鹰爸”的教育、训练下,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南京紫金山,3岁在雪地里裸跑、6岁写自传、11岁南京大学毕业、12岁准备同时读硕士和博士,后来,他怎么样了? 纽约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一个三岁的中国小男孩,光着身子,一边哭着追,一边喊“爸爸抱抱我”。他的父亲何烈胜,就在不远处录着像,嘴里不停地喊着“加油”。 这段视频,当年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鹰爸”与他的儿子何宜德,瞬间成了一个让全中国父母都热议的符号。 时间一晃,当年那个“裸跑弟”何宜德,已经是个17岁的大小伙子。这些年,他的人生就像按下了快进键,履历表更新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1岁徒步暴走,3岁雪地裸跑,5岁独自驾机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6岁出版个人自传,9岁小学毕业,11岁拿下南京大学自考大专文凭,12岁读完本科,13岁又拿到了西班牙武康大学的MBA硕士学位。这还不算完,他紧接着就收到了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甚至在2023年,15岁的他就传出消息,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后入站申请。 聊何宜德,我们必须先聊他的父亲,那个自称“鹰爸”的何烈胜。他就是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教育实验的“总设计师”。何宜德出生时是个早产儿,身体状况很不好,甚至被医生判定为“疑似脑瘫”。中年得子的何烈胜不认这个命,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给儿子的人生来一次“硬核”重启。 于是,一场被称为“鹰式教育”的极限挑战就开始了。其一,他坚信老鹰把小鹰推下悬崖才能学会飞翔。其二,他要为儿子人为地制造一个又一个“悬崖”。从冰水里游泳到雪地里裸跑,从长途拉练到超前学习,那种强度,我们这些旁观者看着都觉得心惊。 说句心里话,何宜德的故事,就像是我们这个“内卷”时代的一个极端缩影。当无数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抓狂,把孩子塞进各种培训班的时候,何烈胜选择了一条更狠、更极致的跑道。他不仅要儿子的身体素质超乎常人,并且要在智商与学历上,实现火箭式的“跳级”。 不过,我们也要冷静地拨开这层光环看看。拿何宜德的南京大学学历来说,他拿到的是自学考试的文凭。这与通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全日制学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的硕士与博士学位,分别来自西班牙以及菲律宾的大学,这也让很多人对这些学历的“通用性”产生了一些疑问。我们不是说这些学历没用,而是要提醒自己,这场教育实验的成果,或许不像简历上写的那么石破天惊。它更像一场被精心设计、并且充分利用了各种规则的“通关打怪”。 何宜德本人,无疑是聪明的,也是极其能吃苦的。在父亲规划的道路上,他展现了惊人的毅力。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晨跑、晨读,然后就是排得满满的自学课程与体能训练。他在面对镜头时,总是表现得沉稳又有礼貌,还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但这样一个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人生,一个几乎没有同龄人社交与校园生活的童年,他内心深处真的快乐吗?在他6岁写的自传里,有那么一句话特别扎心:“我最害怕的事情是爸爸打我……爸爸打我是对的,也是不对的”。这句话,可能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一个孩子最真实、最矛盾的情感。 “鹰爸”曾说,他自己扮演了家长、老师与同学三种角色。但是,真正的同学情谊,校园里的追逐打闹,青春期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小心思,这些东西是一个父亲的角色能完全替代的吗?就连何烈胜自己也坦言,儿子的社交圈子确实比较窄,需要以后再弥补。这或许就是“鹰式教育”这块金字招牌下面,那道最让人担忧的裂痕。 这场实验,更深地触动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打造一份能闪瞎人眼的履历,还是为了培养一个心智健康、懂得幸福、并且能够独立思考的活生生的人?在今天的国际竞争中,我们确实需要顶尖人才。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这种人才的根基,是自由的探索精神与深厚的思考能力,而不是一份被催熟的成绩单。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何宜德的妹妹,就没有再“复制”哥哥的成长模式,而是按部就班地上学,过着一个普通女孩的生活。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就连“鹰爸”自己也清楚,何宜德的成功无法量产,它是特定的家庭环境、父亲强大的执行力与孩子高度配合下的一个特例。 何宜德人生的前17年,是一场被无数镜头围观的百米冲刺。他赢得了喝彩,也扛住了非议。但人生终究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当镁光灯渐渐散去,当他需要独自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去处理那些课本上没有的复杂关系,去做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人生选择时,他从小背负的这套“鹰式”装备,究竟是能让他一飞冲天的翅膀,还是一个限制他自由翱翔的沉重躯壳?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 (2018-01-05). “鹰爸”雪地裸训孩子的第5年.
他在“鹰爸”的教育、训练下,1岁徒步暴走,2岁攀登南京紫金山,3岁在雪地里裸跑、
杰彦评娱乐
2025-08-01 17:14:45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