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皮定均将军来到甘肃农村视察,出现了极为羞耻的一幕,这里的女人都不穿裤

青山绿水情难离 2025-07-28 16:12:47

1969年,皮定均将军来到甘肃农村视察,出现了极为羞耻的一幕,这里的女人都不穿裤子,仅用破床被子遮挡下身,而当地书记却说这是“风俗”。皮定均怒不可遏:“你家女人都不穿裤子的吗!”[凝视] 1969年深秋,一辆军用吉普车驶入甘肃张掖的乡村小路,车上坐着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这次他选择了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想看看最真实的农村状况。 刚进村,皮定均就察觉到异常:街上几乎看不到成年女性,偶尔出现的小女孩下身只裹着破布条。推开一户农家的门,眼前景象让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愣住了。 几个妇女蜷缩在土炕上,身上裹着补丁摞补丁的被子,仔细看去,她们竟然都没有穿裤子。面对将军的质问,陪同的地委书记结结巴巴地说这是“当地习俗”。 皮定均当即反问:“你家女人也有这个习俗吗?”一句话问得在场干部哑口无言。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所谓“习俗”不过是贫困的遮羞布。 当时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年收入不到100元,而一条棉裤就要十几元,相当于农民两个月的收入。更要命的是,国家布票配给极其有限,甘肃农民每人每年只能分到15尺布票,连做一条裤子都不够。 为了节省仅有的衣物,家里男人外出干活时穿走唯一的裤子,妇女儿童就只能待在家中,用破被褥遮体。这种现象在当时的西北农村并不罕见,只是很多基层干部选择了视而不见。 皮定均当场掏出身上所有现金交给农户,回到驻地后连夜写报告向上级反映情况。他在报告中详细记录了甘肃农村的贫困状况: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冬季取暖全靠牛粪,许多家庭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白面。 这份报告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1970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甘肃的物资调配,仅棉布一项就比前一年增加了30%。皮定均还动员身边工作人员捐赠衣物,为当地百姓解决燃眉之急。 这次事件推动了扶贫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前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检查,现在开始强调深入基层、发现真问题。皮定均也因此获得了“布衣司令”的称号,他常说:“军队来自人民,就要时刻想着人民。” 这个小细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另一面,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体面”的定义完全不同。农村妇女宁可不外出,也要把仅有的衣物留给需要出门的男人,这种牺牲精神让人动容。 从经济数据看,1969年甘肃的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而到了1980年,这个差距已经缩小到75%。虽然进步缓慢,但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意味着无数家庭生活的改善。 这个故事还有个有趣的后续,几年后皮定均再次视察同一个村庄时,发现村里已经有了合作社裁缝铺,妇女们不仅都穿上了裤子,还学会了给孩子做新衣服。 当年那个躲在被子里的年轻媳妇,还特意给将军展示了自己亲手缝制的花棉袄。 对比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会有人因为买不起衣服而不敢出门,但正是这种历史的对比,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从另一个角度看,皮定均将军的做法也给今天的干部上了一课:真正的了解民情,需要的是突击检查而不是提前安排的参观。 时代在变,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永远不会过时。在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种深入基层、发现问题的勇气?当遇到群众的实际困难时,是选择掩盖还是直面问题? 你觉得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还能从这个70年代的故事中学到什么?如果你是当年的基层干部,会如何处理这种“难以启齿”的贫困问题? 信源: 《张掖通史》、《皮定均回忆录》、《陇原忆旧》(2001年收录)

0 阅读:13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

青山绿水情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