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王树声到部队看望女儿,却被警卫兵蛮横拦下,请您排队等候,领表登记,王

观今言史啊 2025-07-28 15:18:27

1971年,王树声到部队看望女儿,却被警卫兵蛮横拦下,请您排队等候,领表登记,王树声看了看排得长长的队伍,填好登记表后,走到末尾默默等候! 1971年春节的北京城透着冷清,66岁的开国大将王树声独自在家踱步。妻子杨炬出差在外,儿女们各有去处,最疼爱的小女儿王季迟在公主坟附近的部队当通信兵,刚来电话说请假没被批准。   这位国防部副部长放下电话裹上军大衣,没叫专车,径直出门挤上了公交车——半小时后,他站到了女儿部队的大门口。   门岗前探亲的家属排成长队,哨兵拦住正要往里走的王树声:“老同志,请排队填表。”他顿了顿,接过登记表工整填写,转身站到队尾。   寒风卷着沙尘扑打着他花白的鬓角,没人认出这个裹着旧军大衣的老人是曾统率千军的开国大将。队伍挪动得很慢,两个多小时后才轮到王树声进传达室,坐在冰凉的长凳上继续等。   当王季迟冲出营房看见父亲冻得通红的双手时,眼泪唰地下来了:“您说一声身份不就进来了吗?”王树声搓着手呵呵笑:“看女儿是私事,公家的便宜一分都不能占。”   这般固执的作风贯穿了他的一生。五十岁才得此女,王季迟的名字取意“姗姗来迟”,老将捧若明珠却从不溺爱。   女儿十四岁闹着要参军,他亲手给她打背包:“记住,你是普通一兵!”家中专车绝不许亲属私用,妻子杨炬每天挤两小时公交上下班;   组织安排的三处住房被他一一回绝——要么涉及民族政策,要么要群众搬迁。儿子结婚时借了公家金丝绒椅子撑场面,他进门就黑着脸让人搬走:“石头茶几就不能结婚?”乡亲上门求安排工作更被他训斥:“我手中的权姓公不姓王!”   这份近乎苛刻的自觉,或许源于烽火岁月的淬炼。1932年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失败,时任红73师师长的王树声奉命断后。   主力西撤后,他带着伤亡惨重的部队在平汉铁路边与追兵血战三天,最终望着根据地方向含泪突围。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时更显悲壮,身为副总指挥的他挥刀与马家军骑兵肉搏,残部退入祁连山后粮尽援绝。   当最后八名战士相继倒下,他独自爬出腾格里沙漠,沿途乞讨半年才抵延安。见到毛泽东第一句话就是:“西路军没了,我请求处分。”   1955年授衔时,战功不及同僚的他获评大将曾引议论。但中央看重的正是这份象征意义——作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七百位开国将军曾是他的老部下。   特殊历史时期有人鼓动他“揭发问题”,他把材料全锁进抽屉:“我王树声不落井下石!”长子王鲁光新婚前夕被车撞成瘫痪,面对瑟瑟发抖的肇事司机,他反倒安慰:“饭要吃,觉要睡,吸取教训就好。”车祸毁了一个家,不能再毁第二个。   那天看完女儿返程时天色已暗,公交车摇摇晃晃穿过长安街。王树声靠着车窗望见闪烁的灯火,想起三十年前率中原军区突围的夜晚。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他带一纵强渡襄河时,炮弹炸起的水柱淋透将士衣甲。   而今京城万家团圆,车窗上的倒影里,他揉了揉冻僵的膝盖,嘴角却噙着笑——寒风中排队两小时换女儿平安,值了。 参考资料:毛泽东与王树声大将 2025-05-26 11:53·党史博采

0 阅读:1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