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名年轻国军被感化过来后,轻蔑地说:“这么穷,共产党就几条破枪,怎么

品古观今呀 2025-07-27 15:12:41

1945年,一名年轻国军被感化过来后,轻蔑地说:“这么穷,共产党就几条破枪,怎么和国军比。”说完,他就蒙眼拆装班里的苏式机枪,政委笑道:“枪送你了!   1945年深秋,邯郸城外的战场上,国民党30军的机枪手王克勤被八路军俘虏时,心里头还憋着股不服气。   他打小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军队里摸爬滚打六年,练就了蒙眼拆装机枪的绝活,总觉得共产党的部队枪不行,跟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没法比。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当时还在背后念叨泄气话的“机枪神手”,后来会成了刘伯承司令员眼里“一个旅都换不来”的宝贝。   刚到八路军那会儿,王克勤确实是块“硬骨头”,纵队政委杜义德专门去看他,就见这大个子蒙着眼睛,把一挺新缴获的机枪拆得七零八落,又跟玩似的装起来。   可一开口聊天,他就忍不住说:“你们这几条破枪,能打得过飞机大炮?”   那时候部队里像他这样的“解放战士”不少,这些人大多跟王克勤一样,心里揣着对国民党的幻想,对共产党的部队半信半疑。   转机出在一场诉苦大会上,院子里挤满了人,有人哭着说地主怎么抢走家里的地,有人骂军阀怎么随便打骂士兵。   王克勤一开始还东张西望,没当回事,直到副连长党建庭说起自己爹被地主逼死,娘带着他讨饭,冬天没鞋穿,脚冻得流脓,他猛地红了眼眶,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那天晚上,王克勤躺在铺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自己被抓壮丁时,娘追着卡车哭的样子,还有在国民党军队里,军官拿皮带抽他的疼。   第二天一早,他主动站上讲台,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从被抓壮丁说到被军官克扣军饷,从眼睁睁看着老乡被欺负说到自己心里的憋屈,足足讲了两个多钟头。   就这么一场诉苦,像把堵在心里的石头搬开了,王克勤彻底变了。   以前训练躲懒,现在主动带着新兵练瞄准;以前别人问他机枪技术他爱答不理,现在手把手教,生怕人家学不会。   后来当了班长,王克勤又遇到了新难题,班里补充了不少新兵,有刚从地里刨出来的农民,也有像他一样从国民党那边过来的“解放战士”。   有人想家想得直哭,有人扛不动枪,还有人上了战场就哆嗦,王克勤想着,光靠命令不行,得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他把全班分成几个互助组,思想上谁有疙瘩了,老战士就陪着唠唠;技术上谁不行,他就把机枪拆开,零件摆一地,一点点讲怎么用。   生活上更不用说,行军时谁脚磨破了,他晚上烧好热水给挑泡;过河时,他背着伤员一个个蹚过去;夜行军怕有人掉队,他把绑腿解下来拧成绳子,让大家牵着走。   1946年10月的徐庄战斗,王克勤这一套“互助”的法子,在战场上见了真章。   他带着机枪班守阵地,敌人一波波往上冲,班里的人互相掩护,你装弹我瞄准,他受伤了马上有人顶上。   从天亮打到天黑,硬是打退了十几次进攻,消灭了123个敌人,自己班里一个都没伤着。   这一仗打下来,“王克勤班”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专门让人总结经验,很快,“三大互助”就在全军推广开了。   谁也没料到,这样一个能打仗、会带兵的好班长,会走得那么快。   1947年7月,定陶战役打响,王克勤带着全排当先锋,要从北门攻城,夜里的城墙下,子弹嗖嗖地飞,他第一个冲过鹿砦,跳进护城壕,踩着梯子往上爬。   就在快要登上城头的时候,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肚子,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   战友们把他抬下来,他脸色惨白,嘴里还念叨着:“定陶...拿下来了吗?”   见大家不说话,他又使劲抓着身边战士的手:“我...我攒的那些东西,分给大家吧,打完仗...缺东西用...”话没说完,头就歪了下去,那一年,王克勤才27岁。   消息传到纵队,政委杜义德赶到52团,就见战士们围着王克勤的遗体,一个个眼圈通红,谁也不说话。   后来刘伯承司令员听说了,急得直捶桌子:“就是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   国民党的军队里,士兵是军官的“工具”,打胜了功劳归当官的,打败了挨骂的是当兵的。   可在共产党的部队里,王克勤这样的班长,会给新兵挑脚泡,会把自己的干粮分给战友,会把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   这种平等和信任,才是王克勤能从一个“解放战士”变成模范党员的根本。   王克勤牺牲后,定陶城的北门改叫了“克勤门”,他所在的排被命名为“王克勤排”。   一个人能被记住,是因为他做的事,能让后来人一直学、一直用,王克勤用27年的人生证明,真正厉害的不是手里的枪,是内心的强大。

0 阅读:104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