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战神粟裕病逝,军委四大首长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在粟裕遗体旁边,排头是军委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杨尚昆同志,然后是总政治部的一把手余秋里,总参谋部的一把手杨得志,还有国防部长张爱萍。 粟裕出生在1907年的湖南会同,那地方山清水秀,可他小时候家境一般,早早接触到军校教育。1926年进黄埔武汉分校,学军事基础,次年直接投身南昌起义。起义后部队南下,他跟着队伍爬山涉水,到了井冈山,从战士干起,帮着建工事、站岗放哨。红军时代,他一步步升到营长、师长,反围剿时总在前线指挥,布置阵地,调整火力,确保部队少损失。 长征主力北上后,粟裕留在南方打游击,当挺进师师长,带队穿林过河,袭击敌人后勤,建立闽浙根据地。他当司令员时,组织部队扎营,分发武器,稳住局面。抗日开始,他在新四军当副指挥,黄桥战役中统筹部队推进,打开苏北大门。后来在盐阜一带搞游击,破坏日伪线路,扩大地盘。这些事办得实打实,让他名声渐起。 解放战争是粟裕的高光期,他领华中和华东野战军,苏中战役先夜行包围,歼敌大部。宿北、鲁南、莱芜接连胜仗,孟良崮围歼整编师,豫东济南也拿下。淮海那场大仗,他协调主力围困,渡江攻上海,一系列行动直接推动全国解放。新中国后,他先管南京市政,重建街道设施,然后进华东军政委,处理地方事务。 1951年粟裕进总参当副总长,审地图、定计划,后升正职,还兼国防副部长、军科院政委、人大副委员长。1955年授大将,排第一位,一生打仗无数,战略眼光准,多次翻盘,为国家独立和建设立功不少。到1984年2月5日,他在北京医院走,享年77岁。 粟裕走后,军委安排简单告别,四位首长现身医院病房。杨尚昆领头,站遗体左侧,他是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早年劝粟裕上任副总长时,多番沟通,确保组织决定落实。余秋里站次位,总政主任,之前探病时表态全力帮忙,两人虽交集少,但他敬佩粟裕战术,学习不少。 杨得志站第三,总参谋长,和粟裕同湖南出身,早年协同作战,访朝时共事,杨得志接棒总长位置,对粟裕指挥能力印象深。张爱萍站末,国防部长,曾是粟裕部下,新中国后共事总参,探病时多次交流军队建设事宜。四人站成排,代表军委敬意,摄影留影,突出军中深厚联系。 杨尚昆生于1907年,早加入党,长征时管后勤,抗日在北方局干政工,稳住机构。新中国后进中办,当主任,处理中央琐事。劝粟裕就职时,他胸有成竹,强调粟裕实力适合重任。粟裕上任后,杨尚昆感叹其才华。告别后,他同意楚青写回忆录,提供支持。 余秋里1914年生,15岁革命,进红大抗大,战场上丢左臂,仍冲锋在前。解放战争管一野政委,训新兵,提升战斗力。授中将后,搞大庆油田,为石油出力。虽和粟裕交往少,但学其战术,告别时代表总政瞻仰。 杨得志1911年湖南人,抗日转战晋冀豫,解放石家庄,成攻坚范本。和粟裕短暂合作,抗美援朝时获关注。1978年访朝,杨得志当副团长,粟裕推他管党支部。对越反击,他分路攻入,胜仗后敬粟裕一生奉献。 张爱萍1910年生,1928年入党,长征管骑兵团,抗日进新四军,开苏北。解放战争听粟裕指挥,新中国后当副总长,共事密切。粟裕调彭德怀处时,他留总参。两人互补,推动军力提升。告别代表国防部。 粟裕遗愿简单,骨灰撒昔日战场。家属分份运去江西井冈、福建山区、山东平原、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河南等地,总二十多处,让他伴战友。楚青翻笔记,决定编回忆录,杨尚昆批协助,老同志帮忙校对。1988年书出,记粟裕军事路,供军校用。 杨尚昆继续军委事,1998年9月北京走,91岁。余秋里管石油,1999年2月离,85岁。杨得志审报告,1994年10月谢,83岁。张爱萍推科技,2003年7月逝,93岁。这些人晚年出力,留遗产。
1984年战神粟裕病逝,军委四大首长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在粟裕遗体旁边,排头是军委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7-27 14:35:02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