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不料,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25 20:20:58

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不料,当她父母知道杨南生的身份后,惊呆了。 1986年,北京城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奇事”。一位叫张严平的姑娘,29岁,风华正茂,在报社当编辑,前途一片大好。她要结婚了,对象是谁呢?说出来吓人一跳,是65岁的杨南生。 36岁的年龄差,放在今天都是个劲爆话题,更别提那个年代了。 消息传到张严平父母耳朵里,老两口当场就炸了。一个是含苞待放的女儿,一个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这算怎么回事?图他年纪大?图他不洗澡?老两口翻来覆去就一句话:“我们不同意!” 在他们看来,这门亲事简直是胡闹。一个29岁的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比自己父亲还大几岁的人?将来生活怎么过?别人戳脊梁骨的闲话怎么听?他们觉得,女儿肯定是一时糊涂,被骗了。 张严平是个孝顺女儿,但这次她铁了心。她知道,父母的担忧合情合理,换谁都得这么想。她不吵不闹,只是平静地请父母先见见杨南生,了解他之后再做决定。 拗不过女儿,老两口黑着脸答应了。 饭局就约在家里,气氛一度非常尴尬。张家父母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举止儒雅的老人,心里五味杂陈。他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问,甚至做好了“棒打鸳鸯”的准备。 饭桌上,话匣子慢慢打开。当张严平的父母小心翼翼地问起杨南生的过往和工作时,杨南生只是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不料,越听,老两口脸上的表情就越不对劲。从一开始的审视、怀疑,慢慢变成了惊讶,最后是彻彻底底的肃然起敬。 原来,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根本不是什么“普通老头”,他的人生履历,几乎就是一部微缩版的中国航天奋斗史。 杨南生,这个名字,在普通人里可能没什么名气。但在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域,那可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 杨南生是正儿八经的知识分子,西南联大毕业,后来又考取公费留学,去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那是什么地方?世界顶尖的理工殿堂,他的导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杨南生和许多爱国留学生一样,心潮澎湃。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物质条件和科研环境,一心只想回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可想回来,谈何容易。美国那边看得紧,尤其是这些尖端科技人才。杨南生和钱学森等人想方设法,历经周折,才终于踏上归国的轮船。他们这批人,后来被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归国四元老”。 回国后,杨南生一头扎进了戈壁滩。他的人生,从此和“火箭”这两个字紧紧绑在了一起。 大家知道,火箭最核心、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是什么吗?是发动机。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心脏不行,火箭就飞不起来。而杨南生,就是中国第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东风”系列导弹的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转战潜地导弹的发动机研制,也就是从潜水艇发射的导弹,难度更大。 可以这么说,没有杨南生这批人的默默奉献,就没有后来我们引以为傲的“两弹一星”伟业。他就是那种一辈子隐姓埋名,把所有智慧和心血都献给国家的人。 讲到这里,张严平的父母已经完全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和女儿谈恋爱的,竟然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大科学家,一位真正的国家英雄。 之前那些关于年龄、关于世俗眼光的担忧,在“杨南生”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面前,显得那么渺小。 他们担心的,是女儿的幸福。可他们也明白了,女儿选择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与一个伟大灵魂的相知相伴。 饭局结束时,张家父母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们对女儿说:“你的眼光,比我们好。” 他们敬重的,不是财富地位,而是一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杨南生的身份,就像一块试金石,瞬间照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分量”。 1986年,65岁的杨南生和29岁的张严平,在家人的祝福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平淡而温馨。没有想象中的代沟,反而充满了默契和理解。 张严平发现,生活中的杨南生,完全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他就像一个可爱的老男孩,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会饶有兴致地听张严平讲报社里的新鲜事,也会在张严平写作遇到瓶颈时,用他那套严谨的科学逻辑帮忙分析文章结构。 而张严平,也给了杨南生晚年生活最温暖的慰藉。杨南生的第一任妻子因病早逝,他一个人过了很多年。张严平的出现,像一缕阳光,照亮了他略显孤寂的生活。她悉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她懂他。 她花大量时间,整理杨南生那些因工作需要而尘封多年的学术手稿、信件和日记。她知道,这些不仅仅是纸张,更是一位战略科学家一生心血的见证,是国家宝贵的财富。 一个代表着中国最尖端科技的头脑,一个代表着社会人文观察的视角,在这里碰撞、交融。他们的聊天内容,上至宇宙星辰,下至柴米油盐,无所不包。 杨南生晚年,身体不太好。张严平一直不离不弃地陪在他身边,直到2013年,92岁的杨南生安详离世。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27年。

0 阅读:0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