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5 17:01:22

“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权的举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在嘲笑中国。 2009年,中石油以约50亿美元,购买了卡沙甘油田8.33%的股份,虽然卡沙甘油田探明储量有350亿桶,但是开采难度极大。 油田位于里海海底2000米深的盐丘层,冬季气温能降到零下30度,冰层厚得能跑坦克,钻井平台得抗住15级台风的冲击。 美国石油巨头早就评估过,觉得这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回本至少得几十年,根本不符合他们"快进快出赚快钱"的路数。 而且中国接手时,光是前期勘察和设计就花了500亿,建一条穿越沙漠和草原的输油管道,就用了8年时间,期间还得应对地质灾害和跨境协调的一堆麻烦。 所以那些年,西方媒体天天报道"中国在里海扔钱",美国能源部的官员在听证会上直言,这是"非市场化的愚蠢行为",觉得中国迟早得像苏联当年开发秋明油田那样栽跟头。 难道真的是中国愚蠢吗?当然不是,中国要的从来不是短期内赚多少钱,而是要在全球能源版图上钉下一个稳当的支点。 他们忘了,中国缺油缺了多少年,每年进口的石油里,有八成得走马六甲海峡,一旦遇上点风浪或者地区冲突,油路说断就断。 2008年索马里海盗闹得最凶的时候,中国油轮不得不绕道好望角,一趟下来多花上千万美元,还耽误半个月时间。 而卡沙甘油田的位置太关键了,往北接俄罗斯的油气管道,往南连中东的产油区,最妙的是通过中哈管道直接连到新疆,全程陆路运输,军舰都不用派就能把油送回国内。 2016年油田投产那天,第一船原油通过管道送到独山子石化时,国际油价正跌到30美元一桶,美国页岩油企业倒闭了上百家。 可中国这边却在稳步提升开采量,反正油田是自己的,油价低就多囤点,油价高就稳定供应,完全不受国际炒家的拿捏。 这些年下来,卡沙甘油田累计产油超1亿吨,通过中哈管道输华的量突破1.3亿吨,算下来能满足中国两年的原油进口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条陆路通道,让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不再单一,马六甲海峡的运输依赖度从原来的80%降到了60%,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2020年全球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海运停摆,国际油价都跌到负数了,卡沙甘油田的原油还在稳稳当当往国内送,这时候那些嘲笑过中国的国家,正忙着高价抢油呢。 美国的嘲笑其实藏着私心,他们怕中国打破现有的能源格局,美国页岩油靠的是短平快的开采模式,打一口井几个月就能出油,可油价一跌就亏本。 中国搞卡沙甘油田,走的是另一条路,宁愿前期花大钱解决低温钻井、盐层固井这些核心技术,也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现在看,中国不仅掌握了深海稠油开采的全套技术,还和哈萨克斯坦建立了长期合作,油田周边建了学校、医院,当地就业率提高了30%,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比单纯买油要牢靠得多。 说到底,国际上的嘲笑往往源于短视。他们看不到中国为了能源安全愿意下的笨功夫,理解不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战略耐心。 卡沙甘油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国家看待发展的时间尺度——有的国家只算五年十年的账,中国却在为五十年一百年的能源安全铺路。 现在,那些当年的嘲笑早就没了声息,反倒是不少国家开始学着中国的样子,在能源合作里算大账、算长远账。这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战略眼光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必然结果。

0 阅读:4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