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最近一次夜袭基辅,本来是冲着军事设施去的,没想到炸出个意外收获,几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突然从天而降,直接砸在了乌克兰西部的一个指挥中心上。"
匕首"导弹是俄罗斯的"镇场子"武器,射程2000公里,能带核弹头或者500公斤高爆战斗部,这次俄军玩了个"组合拳":先派426架"天竺葵-2"无人机当"炮灰",消耗乌军的防空火力,等乌军忙得团团转时,5枚"匕首"导弹突然杀到。
基辅市长克利奇科事后说,防空系统根本没反应过来,导弹爆炸的冲击波直接掀翻了地铁站顶棚,火光把第聂伯河都照红了。
乌方说拦截了200架无人机,但俄军战报显示,3辆"爱国者"防空导弹发射车、1部雷达被炸成废铁,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空军基地的无人机仓库也被端了。
更狠的是,俄军导弹钻地弹头炸开了第515秘密军火库,里面存的无人机像蝗虫一样涌出来,顺着地下通道乱炸,把北约援乌的"武器中转站"炸成了废墟。
这场袭击最戏剧性的,是俄军"意外"炸出了北约的"隐藏玩家",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爆炸现场散落着英军制式装备和北约战术手册,卫星照片拍到,距离战场3公里外的北约观察组车队撒腿就跑。
乌克兰赶紧封锁消息,但俄军侦察兵从废墟里拖出的尸体上,金鹰徽章和英国军官证成了铁证——北约"没参战"的鬼话,彻底露馅了。
其实北约"露馅"早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俄军缴获过法军现役"凯撒"火炮的GPS系统,里面居然还留着法军演习坐标,乌克兰海军司令被温压弹炸成粉末时,北约顾问团正躲在3公里外的掩体里。
更搞笑的是,乌军用木头模型冒充"海马斯"火箭炮骗美援,结果被俄军拆穿后,北约教官的培训计划表也曝光了,英美顾问亲自教乌军用海马斯打克里米亚大桥,连风速怎么算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次袭击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高超音速时代",俄军已经三次在乌战场用"匕首"导弹,从炸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的弹药库,到炸基辅地下指挥中心,再到这次端掉北约军官团,这款导弹成了俄军"斩首行动"的王牌。
乌克兰现在更惨了:S-300防空系统快打光了,高射炮打不动低空无人机,暴雨引发的洪水还冲垮了泄洪渠道,泽连斯基都承认:"我们的士兵今早为了抢罐头互相开枪,"北约的援助也"缩水"了,德国扣着"金牛座"导弹不给,英国对乌征收粮食税,美国军援包里居然混着二战老式步枪。
最讽刺的是,俄军公布的战果显示,6月初炸的12套"海马斯"系统里,8套是木头模型,乌军早学会用假货骗援助了,而北约教官的"现场指导",不过是用鲜血流成的"教学案例"。
这场仗早不是俄乌两家的事了,是大国在玩"真人版战略游戏",美国用"匕首"导弹测北约的底线,英国用军官的命试"间接参战"行不行,乌克兰就成了高超音速武器的"试验场"。
可悲的是,基辅的地铁本来是避难所,现在成了攻击目标;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的工厂本来该生产面包,现在堆满了炸弹残骸。
更搞笑的是,俄军炸出北约军官团时,西方媒体还在喊"俄罗斯威胁",乌克兰士兵为抢罐头自相残杀时,北约却在讨论"再支援50天",这场仗没有赢家,只有输家,乌克兰的未来输没了,欧洲的能源安全输没了,全世界对和平的期待也输没了。
或许哪天"匕首"导弹不再照亮基辅夜空,北约的军官不再躲在掩体里发号施令,乌克兰的农民能安心收庄稼而不是捡无人机零件卖废铁,那时我们才能说,这场仗真的打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