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吴凤翔受命刺杀一名日本少将,可是他到门口才发现,里面竟然不止一人。正当他打算终止行动时,一名守卫突然开门走出来,吴凤翔当机立断举起枪。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期,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暴行日益猖獗,其中日军少将吉川贞佐作为华北五省特务头目,手段尤为残暴。
他的身份特殊——日本天皇的外甥,更助长了其嚣张气焰,成为抗日力量的头号目标。
地下党员牛子龙接到铲除吉川的任务,他选中了刚从军统监狱逃脱的枪法高手吴凤翔执行行动。
为接近目标,吴凤翔化装成投诚者,向吉川心腹权沈斋献上伪造的抗日人员名单,并利用其贪财弱点多次行贿,最终获取了山陕甘会馆通行证。
5月17日行动当天,吴凤翔持证潜入会馆后院。当他靠近吉川居室时,意外听见屋内有多人交谈的声音。这与原计划仅刺杀一人的情报不符,行动风险骤增。
吴凤翔正犹豫是否撤离时,一名守卫突然开门探头。刹那间,吴凤翔眼疾手快拔枪射击,守卫当场毙命。
枪响打破寂静,吴凤翔顺势冲进屋内。
只见吉川贞佐与三名日军军官正惊慌起身,他果断连开数枪,四人应声倒地。
趁着会馆尚未戒严的空档,吴凤翔迅速搜查房间,从桌上发现一叠标注"绝密"的华北日军部署文件。他将文件塞进衣襟藏好,转身消失在混乱中。
成功脱身后,吴凤翔在约定茶馆将文件交给牛子龙。
这些情报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分布及特务网,对后续抗日作战起到关键作用。
当日军大部队包围会馆时,吴凤翔早已化整为零融入开封街巷,完成了这场虎口拔牙的刺杀。
数十年后,这位传奇英雄晚年选择回归平静生活。据2000年河南省政协《党的生活》记载,退休后的吴凤翔在郑州铁路局职工大院安度晚年,婉拒媒体采访要求,只偶尔向党史工作者口述经历。
2005年央视纪录片《无名英雄》拍摄期间,摄制组在郑州寻访到其住所,得知老人已去世七年,家中仅留存着1946年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勋章。
社区工作者提及,每年清明仍有大学生自发到他故居前献花,砖墙上模糊的"抗日英雄"粉笔字迹,成了邻里间口耳相传的传奇见证。老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段烽火传奇虽经岁月洗礼,依然在民间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