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录取通知书比你的高级!”甘肃兰州,18岁女孩高考考上了父亲29年前曾经读过的大学,谁料,当网友了解她父亲的经历时,不禁赞叹:有其父必有其女!
这名女孩叫李思瑾,她从小在军营长大。
她父亲李维胜的名字在部队赫赫有名。
1996年,李维胜揣着信息工程大学录取通知书离乡,从此踏入军营,在军校的栽培和自己的努力下,从一名青涩的学员逐渐蜕变为一名测绘尖兵。
后来,李维胜主申请到藏区服役,在服役期间,他带队完成多次高原测绘攻坚任务。
因为表现优异,李维胜多次荣获全军军事测绘重大工程奖,同时还获得个人二等功。
那些荣誉证书和勋章,至今锁在家中的木匣里。
女儿李思瑾很小的时候,总爱拿起匣子上的军徽端详:“爸爸的盒子会发光。”
上学懂事后的李思瑾逐渐感受到,这些证书和勋章是爸爸至高无上的荣誉,加上自己在部队军营长大,部队的迷彩书包、部队闹钟、每日晨跑,这些让李思瑾的生活充满军营烙印。
一颗从军追随父亲足迹的种子,在李思瑾内心开始生根发芽。
高考填志愿前一天,父亲从海拔4500米的哨所打来电话:“当年我考测绘专业,地图上每厘米误差都可能牺牲战友。”
这句话,让李思瑾更加坚定要报考他当年的军校:要掌握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报效国家!
2025年7月14日,当信息工程大学的相关人员拉着祝贺横幅,将录取通知书送到部队家属大院门口时,一些军属对围观的小孩说道:“要向姐姐学习,将来你们也考军校!”
李思瑾一脸的激动,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她披上印有 “携笔从戎,无上光荣” 字样的绶带,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喜悦,冲进书房翻出父亲泛黄的旧通知书。
她将新旧两份录取通知书纸并排举到手机前,对视频里的父亲说道:“老爸,您看!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电子防伪码、立体校徽,比您那张高级,以后我们是校友啦!”
父亲李维胜看着眼前的两份录取通知书,喉结滚动着,他激动的说道:“恭喜我的宝贝女儿,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事件经报道后,在网上引发热议。
有网友赞叹道:这就是传承,太了不起了,有其父必有其女!
更有父亲的老战友留言道:96级测绘班李维胜当年蹚冰河测绘,胃出血还不下火线。丫头,终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加油!”
事后,李思瑾在采访中说道:“感谢信大让我和爸爸能把青春谱写进同一所军校,是缘分里藏着传承,我愿意为强军兴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两张通知书隔了29年,变的只是纸张工艺,不变的是“信息制胜”的校训烙印。
当多少孩子比较录取院校的985头衔时,李思瑾在比较通知书的“军魂含量”
这不是简单的子承父业,而是新时代青年对信仰的主动选择。 父亲没夸她半句,只嘱托“刻苦训练”,恰是军人家庭最深的爱,
他们比谁都清楚,军校通知书不是荣耀终点,而是血汗征程的起点。
当女孩笑着说出“为强军兴国贡献青春”时,我们看见一粒种子长成了松柏。
致敬所有默默传承的家国情怀:父辈在边疆以身躯作界碑,子女在学堂以知识铸坚盾,
两代人用不同方式诠释同一句誓言:身后即是祖国,我们寸土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