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坚决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中国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本质上是一场维护国家安全、争夺全球产业制高点的 “资源战争”。中国正在从 "资源提供者" 向 "规则制定者" 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关乎当下的国防安全,更决定了未来 30 年全球军事力量对比的基本格局。在这场博弈中,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将是破局关键,而对战略矿产的有效管控,正是撬动这一历史进程的支点。
中国在全球战略矿产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钨、锑、镓等储量居世界首位,稀土矿产量占全球 60% 以上,加工环节控制全球 92% 的产能。这种 “资源 + 技术” 的双重优势,使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例如,美国 1000 多个武器系统的 1.2 万条供应链中,87% 依赖中国供应商,凸显了中国战略矿产的战略价值。
自 2023 年起,中国对镓、锗、锑、稀土等实施出口管制后,海外价格飙升(如锑价涨幅达 115%),境内外价差催生走私暴利。不法分子通过伪报商品、夹藏运输、第三国转口等手段逃避监管,甚至形成 “情报 - 盗采 - 洗白 - 走私” 的完整链条。
早些年,部分国家仗着技术优势对我国实施封锁,而我国丰富的战略矿产资源优势,恰是有力的反制 “武器”。美国对我国实施芯片禁令等技术限制后,我国果断将镓、锗等相关战略矿产列入出口管制,并坚决打击走私行为。这让美国军工企业在材料供应上陷入困境,例如美国雷神公司因锑供应短缺,不得不高价从我国合规企业采购,用于标准 - 6 导弹生产。我国凭借打击走私,牢牢握住战略矿产资源,使其成为与西方国家技术博弈中的重要筹码,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技术封锁下的被动局面。
通过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推动 “资源安全” 成为国际军事合作新议题。中国与众多国家携手建立矿产溯源认证体系,成功阻断第三国转口漏洞,有力削弱了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 “资源垄断” 的无端指责。我国与非洲国家共建钽铌矿溯源体系,还被纳入联合国《常规武器贸易条约》框架,这表明中国正逐步掌握全球军事资源治理规则的话语权,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参与重塑国际军事资源秩序,让全球战略矿产资源的流动更加规范、合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