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 当时,被关在“白公馆”的他,穿着破旧的短裤和凉鞋,头上顶着的大大的飞行帽,手扶炮弹,开心的看着镜头。 或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照相这样开心的事情了吧? 宋振中来到白公馆的时候只有八个月,他在世上活了八年,阴暗发霉的牢房就是他能探索的全部世界。 监狱里伙食很差,米饭混着老鼠屎,一天也就中午有几片菜叶子,晚上只能挨饿。 宋振中没有体会过吃饱的感觉,长期缺乏营养使他长得瘦瘦小小,脑袋在纤细的四肢衬托下,显得格外不协调,因此狱中的战友都叫他“小萝卜头”。 他在白公馆的集中营里学会走路,在渣滓洞里成为地下交通员,在息烽的集中营学习革命理想,最后,他牺牲在歌乐山下的松林坡里,年仅8岁被敌人残忍杀害。 宋振中死后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截铅笔头,在那样艰苦又危险的条件下,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萝卜头”留下的照片不多,只有一张照片能窥见宋振中生前的模样,他衣衫褴褛,却依然带着笑容。 宋振中牺牲后的许多年里,他的哥哥姐姐只能从一张黑白照片中怀念他们年幼的弟弟,照片中的宋振中尚在襁褓,同样带着微笑。 让他们悲痛的是,透过这零星几张照片,他们怎么也无法想象宋振中长大的模样,敌人永远剥夺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1941年,国民党少将宋绮云因为参与西安事变,被特务们秘密逮捕。妻子徐林侠心急如焚,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 特务们利用徐林侠的担忧,骗她去送换洗衣裳。明知这可能是特务们的陷阱,但这是唯一寻找丈夫的线索,徐林侠还是冒险前往。 “我要去救你们的爸爸,就是火坑也得跳下去试一下。” 几个大孩子被留在家中,八个月大的宋振中却离不开母亲,徐林侠只能抱着宋振中前往。 临行前,一群还不到12岁的孩子,轮流抱了抱宋振中,她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分离竟是永别。 徐林侠和宋振中被关进了白公馆中,放置便缸的地方距离牢房只有几步远,牢房内臭不可闻。 特务们为了震慑犯人,经常在睡前抓人审问,尖利的惨叫回荡在牢房中,是残酷的精神折磨。 宋振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害怕的时候,徐林侠就给他讲革命故事。 牢房中的革命人士,就是宋振中学习的“教材”,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宋振中认识到了善恶是非。 低矮的牢房挡不住宋振中渴望学习的心,他经常用捡来的石头或树枝,在牢房中临摹字形。 看着孩子可怜的处境,牢房中党员们就偷偷教宋振中认字,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宋振中就在手心中描画学到的知识。 为了给宋振中争取一个正常的童年,宋绮云和徐林侠提出送送他出去上学,遭到了特务们的严厉拒绝。 监狱中的秘密党支部特意为此开了会,大家一致同意,要为宋振中抗争。他们绝食罢工,要求监狱同意宋振中上学。 在众人的努力下,特务们妥协了,他们安排爱国将军黄显声当宋振中的老师。在狭窄的牢房中,宋振中第一次体会到上学的快乐。 黄显声用知识为宋振中拓展世界,宋振中知道了自己所处的地方,认识到外面还有许多他未曾见过的地方。 懂事的宋振中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在监狱中当起了地下交通员,为党员们传递消息,帮助党员们继续斗争。 黄显声在教授宋振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会将外面的消息编成简单的摘录,由宋振中送到各个牢房。在那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宋振中成为鼓舞大家的力量。 多年囚禁后宋振中一家终于有了难得通信机会,宋振中在那张泛黄的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下“哥哥姐姐”。 这是时隔多年后,哥哥姐姐初次听到父母和弟弟的消息。他们凑钱拍了一张合影,穿着最干净的衣服让狱中家人看到他们的笑脸,没拍到的地方依然衣衫褴褛。 这也是宋振中唯一一次认识哥哥姐姐,不久后他便被敌人押到刑场,结束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参考资料:“小萝卜头”宋振中短暂而璀璨的八年人生.来源:新京报
这是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留下的照片。 当时,被关在“白公馆”的他,
老阿七说史
2025-07-24 13:06:4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