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 俄乌战争仿佛是一面巨大的放大镜,让世人重新审视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家。表面强硬、内心复杂,地缘上扎根东方,文化上却始终眷恋西方的荣光。 正是这种深层次的身份撕裂,让俄罗斯在21世纪的地缘博弈中屡屡陷入困境。 从彼得大帝的改革开始,这份对“欧洲化”的渴望便根植于俄罗斯的国家基因中。 彼得大帝削去贵族的胡须、强推西式礼仪、亲赴欧洲学习造船技术,甚至将首都从莫斯科迁至圣彼得堡,都是为了接近“文明世界”的步伐。 彼时的俄罗斯,尚未完全摆脱“蒙古遗风”的标签,向西看,成了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项。 苏联时期的强硬掩盖不了俄罗斯对西方的深层依赖。 冷战结束后,叶利钦推行“休克疗法”,试图以最短时间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1990年代的俄罗斯,经济崩溃、通货膨胀、社会动荡,卢布一度贬值至几乎毫无购买力。面对西方的冷漠,俄罗斯在转型中尝尽苦涩。 普京上任初期曾真诚地向西方伸出橄榄枝。 2000年,普京赴布鲁塞尔表达希望加入北约的意愿,甚至在“9·11”事件后率先致电支持美国反恐。坦率的姿态换来的却是北约的大步东扩。 从1999年开始,北约五次向东推进,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等国纳入其中,军事力量直抵俄罗斯国境线。尤其是乌克兰的“亲西倾向”,更是让俄罗斯感到地缘安全受到强烈挑战。 2014年乌克兰剧变,大量亲欧盟的标语与旗帜出现在基辅街头。俄罗斯迅速出手并吞克里米亚,顿巴斯冲突随之加剧。 西方的回应是经济制裁与外交孤立,一道道封锁措施如同铁网般落下。 俄罗斯被排除出G8,金融系统遭到重创,国家资产被冻结,SWIFT系统切断,卢布汇率暴跌,超市货架空空如也,民众纷纷排队提款。 2022年2月24日,俄军全面进入乌克兰,妄图通过“闪电战”快速压制乌克兰亲西方的趋势。然而,战局并未如克里姆林宫预想那般顺利。 乌克兰在西方盟友的强力支持下展现出惊人的抵抗力,美国和欧洲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火箭炮、无人机等高端武器。 西方的制裁不断升级,能源出口一度占俄罗斯外贸收入的六成以上,但欧洲市场的急剧萎缩使俄罗斯不得不转向东方。 俄罗斯开始加大与中国、印度、伊朗等国的合作。 2023年中俄贸易额首次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对俄原油进口增长22%,天然气增长46%。人民币结算逐渐成为中俄贸易中的重要方式,跨境金融合作明显加快。 远东地区成为俄罗斯对华合作的前沿阵地,布拉戈维申斯克与黑河间的跨境桥梁车水马龙,远东开发区内中国企业频频落地。 尽管经济命脉已牢牢系于东方,俄罗斯的“西方心”依然未泯。 如特朗普重新上任后,普京多次向美国示好,此外普京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不希望与欧洲为敌,但西方的回应始终冷淡。俄罗斯的尴尬在于,既不能彻底融入西方,也尚未真正接受东方的身份。 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正是这场战争揭示的深层矛盾。 俄乌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地缘政治的重构,更是对俄罗斯国家认同的深度拷问。打碎的不只是坦克与城市,更是一个大国长达几个世纪的“西化幻想”。
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
火柴人的逻辑
2025-07-24 00:15: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