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普京停火谈判,只有一个办法。 美国战争研究所:若要让普京同意停火和谈判,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给乌克兰提供充分的援助和所需要的一切,同时让俄军在战场上遭遇一场惨败。 2025年,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战场局势依旧胶着,但外交层面似乎出现了一丝松动。乌克兰方面主动提出希望重启谈判,而俄罗斯也并未一口回绝。 可这种“看似和平”的互动,其实背后藏着一个不变的逻辑:谁在战场上占了上风,谁才有资格在谈判桌上说话。 想让普京真心谈停火?美国战争研究所给出一个答案:给乌克兰提供足够援助,让俄军在战场上吃一场大败仗。 前一段时间,特朗普和普京确实通了个电话。这场持续了90分钟的通话最终促成了一个30天的“能源基础设施停火协议”,并伴随175名战俘的交换。 表面看上去挺和气,但仔细一看就知道,这不过是普京借胜利之势暂时让出一步,好换取喘息机会。 毕竟当时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已经重新掌握主动,普京还特意穿着军装亲临前线,摆出一副“我说的算”的姿态。 而特朗普那边的算盘也不难猜,他希望通过短暂停火,减少美国直接介入成本,同时向乌克兰政府施压,逼其接受某种“妥协方案”。 但问题是,俄罗斯提出的停火条件几乎就是变相让乌克兰缴械:不准再拿美援武器,不准动员新兵,不准反攻被占领土。这不是谈判,这是逼降。 之所以能这么强势,是因为俄罗斯手里确实有底气。俄军在战场上越来越像是打持久战的老手,不讲究速度,只讲究消耗。 从朝鲜弄来1200万发炮弹,伊朗提供的见证者无人机每天几百架往前线飞,成本低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批发来的。 乌克兰这边拿着动辄几百万美元一发的爱国者导弹去拦截,简直是用金子打蚊子,自己都快破产了。 反观乌克兰,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兵员吃紧,财政扛不住,社会信心也在逐渐消耗。 最新数据说乌军已损失超40万人,政府不得不把征兵年龄降到18岁。2024年光是赤字就高达386亿美元,到了2025年,国家债务已经快超过GDP的85%。 军工产业膨胀,其他行业几乎都停摆,成了一个典型的“战争经济体”。 雪上加霜的是,西方的援助也不像以前那么给力了。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嘴上说继续支持乌克兰,但实际做法是“欧洲你们出钱,我来协调”。 结果就是德法开始打退堂鼓,美国自己也只兑现了一部分援助承诺。F-16还在训练,M1A1坦克因为油耗太高、维护费太贵,实际作用也有限。 连原本最靠谱的防空系统,现在都因数量不足变得捉襟见肘。 俄军看得很清楚,一旦西方军援断了节奏,乌克兰的防线就会出现空档。所以最近几周,俄军开始集中火力打乌克兰西部,特别是利沃夫到基辅这条铁路大动脉。 这条线一断,西方装备就送不过去了。 7月中旬,俄军导弹精准命中乌西部一处军火库,误差只有0.3米,直接炸掉了乌克兰70%的导弹库存。这不是巧合,这是精算过的打击。 在这样的压力下,乌克兰不得不转向非对称作战。无人机成了救命稻草。7月19日,乌军使用自杀式无人机成功摧毁顿涅茨克俄军的一整套防空系统。 这场被称为“摧毁性打击”的行动,背后是北约提供的情报支持。这就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援助,乌克兰还是能打出漂亮仗的。 可问题是,靠一场战术胜利救不了全局。现在的乌克兰就像一个快跑到终点却没力气冲刺的马拉松选手,必须有人把水送到跟前。不然哪怕再顽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慢慢逼近。 美国战争研究所的观点其实说得很明白:让普京坐下来谈,不是靠喊口号,不是靠道德谴责,而是靠让他明白继续打下去代价太大,不值得。 而让他意识到这一点的唯一方式,就是在战场上吃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俄军现在拼命想在秋季前拿下红军村和恰索夫亚尔这两个关键制高点。 如果拿下,乌军整个防线可能就此塌陷;但如果顶住,甚至反打回去,那普京就得重新评估战局了。 时间窗口最多两个月,冬季泥泞马上到,能不能抓住,就看西方是否能把军援节奏拉上来。
想让普京停火谈判,只有一个办法。 美国战争研究所:若要让普京同意停火和谈判,只
飞绿说历史
2025-07-23 14:26: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