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劝诫中国人,说什么不用担心俄倒下后,他们会群殴中国,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问,大俄可以倒下,为什么乌克兰就不能倒下?难道西方是担心俄占领整个欧洲? 俄罗斯GDP不及英法德中的任何一个,军费、军力也远落后于北约,真要说“占领整个欧洲”,怎么看都不像个能完成这项任务的角色。 可偏偏西方国家就是一副“不能让乌克兰倒下”的架势,哪怕代价是把这场战争继续拖下去,哪怕自己国内通胀飙升、债务危机加重,也要一门心思“撑乌到底”。 这背后的算盘,并不复杂。 从历史看,西方国家的“选择性干预”早已不是新鲜事。伊拉克、利比亚、南联盟,哪个不是在“自由”“人权”的旗号下被轰炸得满目疮痍? 而如今面对巴以冲突、苏丹内战、西非动荡,他们却表现得异常“克制”。 乌克兰之所以被“特殊对待”,核心在于它牵动的是地缘博弈的神经。乌克兰一旦向西靠拢,俄罗斯的西南大门就等于敞开了,克里米亚、黑海舰队、东欧防线全都岌岌可危。 这可不是“人道问题”,这是“战略问题”。 更别忘了,乌克兰不属于北约,也不是欧盟成员。可从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美欧已经向乌克兰输送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军事和财政援助,远超对任何冲突地区的支援。 尤其是2025年7月,俄罗斯重新掌控顿涅茨克矿区后,直接切断了乌克兰与美国之间的一项关键矿产出口协议。 随后,美国立刻恢复暂停的军援,背后动因不言自明——这是一场资源的争夺,更是地缘棋盘上的一子不能失。 说到底,北约的逻辑根本不是防御,而是扩张。目前北约已经拉拢到第31个成员国,军力总规模超过540万人,战机超过4500架,其中还包括上千架五代机。 而俄罗斯,军力才140万,装备老旧,经济体量只有1.7万亿美元。 就这么一个国家,居然被当作欧洲最大威胁,还被北约陆军司令点名扬言“将加里宁格勒从地图抹去”。 俄罗斯当然不客气,立刻试射“榛树”高超音速导弹,11分钟能打到柏林,16分钟直抵伦敦,摆明是在告诉西方:别玩火。 这种对抗背后的荒谬,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美国表面上高呼北约团结,实际上早就在默许俄罗斯保有部分乌克兰利益,尤其是在能源通道和黑海出海口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欧洲那边,德国、法国疲于应对通胀和能源危机,巴不得战争早点结束。可像波兰、爱沙尼亚这类国家却拱火得最起劲,生怕战争不够热闹。 北约内部的分歧,已经不是秘密,只是没人愿意揭破这层窗户纸。 俄罗斯这边也不是没代价,三年战争下来,年军费高达1700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通胀节节攀升,社会民生承压严重。 但战争并没有让西方“赢得干净”,反而激起了俄罗斯更强烈的安全焦虑。 美国偷偷从瑞士截胡“爱国者”导弹,德国则悄悄改装“战斧”系统,给乌克兰提供射程达700公里的新型导弹,直接威胁莫斯科本土。这种“隐身参战”,让俄罗斯不得不亮出核威慑的底牌。 俄外交部已经公开表示,如果北约武器攻击俄本土,将直接打击援助国的军事基地。 俄军最新部署的“榛树”导弹,速度快、精度高,足以在分钟级时间内打击欧洲首都。西方国家嘴上说要“理性”,但谁都明白,一旦踩到红线,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局势下,中国的战略底线也格外重要。并不是中国非要“保俄”,而是现实决定不能让俄罗斯轻易倒下。 一旦俄罗斯崩溃,北约势必继续东扩,直逼中亚和蒙古,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 中俄之间虽然没有军事同盟,但能源合作、人民币结算、北极航道开发等一系列协同,已经构建起一个去美元化的地缘经济体系。 7月13日,王毅在会见拉夫罗夫时明确表示,中俄是“最成熟、最稳定的战略伙伴”,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对局势冷静判断后的现实选择。 西方当然不甘心,他们不断试图在中俄之间“打楔子”,比如拿中资银行说事,威胁制裁中国金融系统。 但中国外交部早就表态:如果欧盟真的制裁中资银行,那“对等反制”将毫不犹豫。中方的态度很清楚:战略空间不能让,底线不能踩。 之所以西方还不敢越雷池一步,说到底不是“道德高地”,而是“算得太清楚”。 一旦直接介入战争,不仅违背《联合国宪章》,更可能引爆全球反霸权浪潮。 而德国现在还在考虑是否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导弹,俄罗斯则已明确警告:如果德制导弹攻击俄腹地,下一步就是打击德国本土。 所以说,那句“俄罗斯可以倒下,中国不用担心”的说法,听起来像是安慰,实则是一种策略。如果真信了,才是天真的开始。
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照样活蹦乱跳。最近普京终于回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