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宣布! 2025年7月22日!印度刚刚宣布,对中国化工原料苯胺继续征收

古今知夏 2025-07-23 11:05:22

印度突然宣布! 2025年7月22日!印度刚刚宣布,对中国化工原料苯胺继续征收整整5年反倾销税!最新文件规定,中国龙头万华化学每吨出口需多缴36.9美元关税,其他中国企业更惨,每吨直接加收121.79美元! 这事还得从 2024 年 9 月说起。当时印度本土企业拿着一堆 "中国货挤压市场" 的报告冲进商工部,触发了 "日落复审"。这名字听着挺雅,其实就是印度政府的老规矩 。 之前定的反倾销税快到期了,得重新看看要不要继续收。要是觉得还得收,就再续几年;要是觉得没必要,就停了。 接下来的近一年里,印度那边查来查去,又是看进出口记录,又是问企业情况。到了 2025 年 4 月,他们放出话来:“要是现在把这税停了,中国的苯胺肯定会像潮水一样涌进印度市场,到时候本土企业就没法活了。” 就这么着,过了三个月,到 7 月的时候,印度政府拍板了,正式决定把这反倾销税再延续五年。等于给中国苯胺出口印度,又上了五年的 “紧箍咒”。 苯胺这东西,是化工界的 "万能砖"。染料染布要它,退烧药制药要它,汽车轮胎做助剂还得靠它。中国靠着煤化工全产业链优势,把苯胺成本压到了全球地板价,这几年在印度市场啃下近 30% 份额。 这恰恰撞在了莫迪 "印度制造" 的枪口上 — 他喊着要让印度化工产值 2030 年翻番,中国货自然成了眼中钉。 要说印度走的这步棋隐藏着三重算计。 第一层,呼应美国的 "供应链去中国化"。去年美日澳印搞的 "印太经济框架" 里,就有条款鼓励成员国减少对华化工依赖。印度这次加税,等于给美国递了投名状,顺便想把中国份额转给韩国、欧洲企业,拿点 "盟友分润"。 第二层,对冲中印边境博弈的余波。2023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缓和后,印度民间对中国的 "经济警惕" 反而升温。商工部的报告里明晃晃写着 "减少战略物资对华依赖",把化工原料和国家安全绑在一起,这招在印度对中国光伏板、电动车电池加税时都用过。 最妙的是第三层,拿中小企业开刀,给龙头企业留活口。万华化学能享受到 36.9 美元的 "优惠价",全因它控制着印度苯胺进口量的 40%。真逼急了,印度的制药巨头太阳药业就得停产退烧药,毕竟它家每年 1.2 万吨苯胺全从万华买。这种 "精准打击",跟印度允许苹果在印设厂却卡中国手机品牌的套路如出一辙。 但印度算漏了产业链的 "蝴蝶效应"。它的纺织业每年要消耗 8 万吨中国苯胺做染料,加税后布料成本涨了 15%,出口订单已经开始流向孟加拉国。更讽刺的是,印度自己的苯胺产能只有需求的 60%,剩下的 40% 要么从中国买贵的,要么花更高价从欧洲运,里外里都是自己掏腰包。 这场景像极了 2022 年欧盟对中国光伏板加税的翻版 — 最后发现本土电站成本飙升,不得不取消限制。现在印度化工部已经收到 17 家下游企业的联名信,警告 "再这么搞,我们就得迁去越南"。 站在中国企业的角度,这反而是次破局的机会。万华化学正在伊朗建煤化工基地,用波斯湾的天然气制苯胺,再运到印度,关税能砍掉一半。浙江几家中小企业则盯上了电子级苯胺,这东西纯度要求 99.99%,印度本土造不出来,就算加税,照样能卖出溢价。 说到底,这场暗战的终极答案藏在数据里:中国控制着全球 41% 的苯胺产能,从上游煤制氢到下游精细提纯,专利比美欧日加起来还多。印度想靠 121.79 美元的关税改写这个格局,恐怕比用竹竿捅月亮还难。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每一次贸易壁垒,都是倒逼自己往产业链顶端爬的梯子。

0 阅读:1794

评论列表

海海看影视

海海看影视

12
2025-07-23 11:26

有什么能给印度损失的法子没?

远见 回复 07-23 11:50
加税就是损失呀

吃饭睡觉打豆 回复 07-23 15:58
办法不多,因为贸易顺差太大了!

想名字

想名字

3
2025-07-23 15:54

税费由印方承担,要连同货款全部一次结清中方才发货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