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过去了,印度看雅江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对中国暴跳如雷,莫迪选择了沉默 7月19日,中国的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可一连3天过去了,这一在印度眼里颇为敏感的话题,却没传出任何声音出来。 印度不是对水资源安全最为重视吗?早在中国传出要修建墨脱水电站的时候,印度就急得上蹿下跳,叫嚷着反对意见,可当现在中国工程正式开工,莫迪却选择了沉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考虑到近段时间印度主动与中国外交“破冰”,希望恢复中印两国正常关系,莫迪的沉默,其实也是不想再与中国闹出什么矛盾来。 以往中国在西藏地区的动作,印度媒体抓住点细枝末节就大肆炒作,用“中国威胁”来激发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爱国主义情绪,这背后自然有莫迪政府的推波助澜。 反过来说,民族主义情绪被点燃后,如果该国政府没有做出让民众满意的事来,就遭到了民族主义的反噬了。所以别玩火,玩火必自焚。 莫迪就很聪明,他显然知道该什么时候利用民众的情绪,什么时候让民众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 换句话说,印度民众对于中国修建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态度暂且放在一边,他们知不知道中国要修建这一水电工程,还不一定呢。 对莫迪政府来说,在中国刚提出预案的时候表达不满情绪,或许还能给中国施加一些外交压力,但现在中国都要正式动工了,这说明中国修建水电站的决心是不容动摇的,如果印度再做出激烈表态,只会影响中印好不容易有所恢复的双边关系。 而印度民众眼看莫迪政府对中国“服软”,自然也会将对中国的“仇视”转移到“软弱的”莫迪政府身上,这时,莫迪政府就被它平时玩弄的民族主义情绪给反噬了。 换句话说,从莫迪政府的沉默态度也可以看出,这既是莫迪政府对外的一种理性外交防御机制,也是对内的控制民众手段。 用古老的中国智慧来说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于各国政府来说,理想的愚民政策就是民众对政府言听计从,只许歌功颂德、埋头付出,不许质疑指责、反对不满。 要做到这种效果,最好的手段就是控制民众的耳朵、眼睛,嘴巴,让他们只看到、听到政府让他们看到、听到的东西,同时捂住他们的嘴巴。 再说回莫迪政府面临的窘迫现状,美国与印度的关税谈判还没有达成,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威胁,印度压力巨大。莫迪政府不能做出太多的让步,损害本国的利益,又不敢得罪美国,陷入两难境地。 在外交舞台上,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让印度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其国内的反对派国大党一直揪着印军战机是否被击落一事不放,要求莫迪政府公布真实情况。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莫迪政府已经焦头烂额,他最怕的就是印度民众不再相信莫迪的“强硬”形象,对他失去信心。 因此,选择不招惹中国,是莫迪在当下唯一的选择。
中国公开点名印度,发出前所未有警告。鉴于印度近日加大力度在属于中国内政的西
【9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