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再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地时间 7 月 22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已经是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该组织。而这,不过是美国一系列 “退群” 行为中的最新一例。热点观点
回顾历史,1984 年,美国以教科文组织存在腐败和管理混乱等问题为由,宣布退出该组织,但在 2003 年又重新加入。2017 年 10 月,美国再次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称这一决定的主要考虑包括不断增加的欠费、机构需要根本性改革及对该组织 “针对以色列持续偏见” 的关切,此次退出于 2018 年 12 月 31 日正式生效。如今,美国又一次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分裂性的社会和文化事业,过度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不符合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 以及指责其接纳巴勒斯坦为成员国的决定 “非常有问题” 等理由,再次选择离开。
这并非美国第一次在国际组织中上演 “进进出出” 的戏码:
在特朗普 2017 年至 2021 年首个总统任期内,美国就退出了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2017 年 1 月 23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6 月 1 日,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10 月 12 日,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2 月 2 日,宣布退出全球移民协议
2018 年 5 月 8 日,宣布退出伊核协议
6 月 19 日,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2019 年 8 月 2 日,美国正式退出《中程弹道导弹条约》
2020 年 11 月 22 日,美国白宫安全委员会宣布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到了 2025 年,特朗普就任首日便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会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
美国如此频繁地退出国际组织,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其 “美国优先” 政策作祟。美国只愿意在国际组织中获取利益,一旦国际组织的决策或发展方向不符合其单方面的利益诉求,就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出。比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问题上,美国认为该组织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关注不符合自身利益。在《巴黎协定》问题上,美国觉得履行协定中的减排等义务会对本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便不顾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局,任性退出。
美国这种肆意退群的行为,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的重要机构之一,在推动全球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退出削弱了该组织的力量,也破坏了国际社会在这些领域合作的凝聚力。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退出《巴黎协定》使得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面临更大困难,严重伤害了国际公理和全球共同利益。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这些 “退群” 行为也在不断消耗自身的公信力。一个在国际组织中频繁进进出出、不遵守规则和承诺的国家,很难再获得其他国家的充分信任。在国际事务中,合作与信任至关重要,美国的这种短视行为,最终可能导致其在国际舞台上愈发孤立,失去曾经拥有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