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战机飞行员这么累,歼16飞行员王文毅曾说,一天在空中巡航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

历史脑洞 2025-07-23 06:03:16

原来战机飞行员这么累,歼16飞行员王文毅曾说,一天在空中巡航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水不能多喝,有时还要穿纸尿裤,战斗机里面的空间也很小,一天下来,当把机盖打开的时候,都差点站不起来。 聊起飞行员,大家伙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是啥?是不是戴着帅气墨镜,穿着飞行夹克,走路带风的帅小伙?电影里都这么演,咱们也都这么信。但今天,咱聊聊那身帅气的飞行服下面,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苦。 你没听错,8个小时。咱们坐长途大巴或者火车,8个小时下来都腰酸背痛,只想找个床躺平。人家那可是在几万米高空,待在一个连伸腿都费劲的狭小座舱里。王文毅自己都说,那感觉,就跟长时间疲劳驾驶一模一样,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每一秒都得绷着根弦。 为啥要这么拼?王文毅的话很实在:“我们挂着弹在空中就是一种威慑,多待10分钟,威慑就多存在10分钟。我只要挂弹在这,敌人就得寻思寻思,就不敢轻易过来!” 这话听着提气,但背后的代价是什么?8个小时,生理问题怎么解决?王文毅很坦诚,没什么不能说的:“水不能多喝,有时还要穿纸尿裤。” 飞机上倒是有航卫系统,但长时间穿着抗荷服,绑着安全带,方便一下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要命的是身体的疲惫。他说,有一次飞完,落地后打开座舱盖,想站起来,第一下差点没站稳,整个身体都坐麻了。那一刻,什么“蓝天骄子”的光环,都比不上一个踏踏实实的“累”字来得真切。 这就是光环背后,一个战斗机飞行员的日常。没有诗和远方,只有屁股底下的方寸之地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光是忍耐力还不够,飞行员这行,随时都可能跟死神打照面。他们行内话叫“刀尖上的舞者”,每一步都踩在锋刃上。 2021年4月,当时才25岁的王文毅就结结实实地“舞”了一回。那天他驾机返航,高度很低了,发动机突然停车。这在飞行里叫“空中停车”,是顶级凶险的特情。 第一反应,大脑一片空白。这是人之常情。但飞行员的训练就是要把你从“人”练成“超人”。你必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事后复盘,留给他的反应时间只有短短七秒。 七秒钟,你能干啥?可能刚够你喊一声“妈呀”。王文毅在这七秒里,检查飞机状态,判断飞机是否可控,然后做出了一个选择。按规程,他完全可以跳伞保命,这是他的权利。但他往下一看,机翼下面是人口密集区。 这飞机要是直接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他没多想,唯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把飞机飞向没人的地方。他用仅存的高度换取速度,拼尽全力调整机头,硬是把飞机推向一片空地。直到最后一刻,确认不会伤及百姓,他才拉动了弹射手柄。 七秒,感觉像被拉长了一样漫长。这是一个年轻人用生命做赌注,为地面上素不相识的同胞争取到的安全边界。后来他因此立了二等功,但这种事,我想任何一个飞行员,一辈子都不想经历第二次。 说起来,王文毅也曾是个“菜鸟”。刚改装飞歼-16的时候,他被虐得挺惨。空战对抗,短短十几二十秒,他能被对手“击杀”两次。下来以后,三个人围着他批评,连对手都跑过来数落他。 他啥反应?“错了就改嘛”。他觉得,挨批不可怕,可怕的是下次在同一个地方再犯错。从那以后,他就跟自己较上了劲。别人飞完了休息,他在学习室里,研究航理、战法,常常是熬走所有人。 你看,哪有什么天生的王牌,不过都是用咱们看不见的汗水和努力,一点点从“菜鸟”磨砺出来的。 王文毅是空中的利剑,负责一击制敌。而在我们空军这个大家庭里,还有一群人,他们不开战斗机,但同样是战略空军不可或缺的翅膀。他们是开“胖妞”——运-20大型运输机的飞行员。 陈思麒就是其中一位。他是运-20的首位“90后”飞行员。他父亲就是一名空军飞行员。 驾驶运-20的感觉和战斗机完全不同。它不追求极限速度和机动,追求的是飞得远、载得重、投送得准。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陈思麒和战友们驾驶三架运-20,组成密集编队,飞越天安门。 这项任务,要求的是极致的精准。陈思麒说,必须做到“米秒不差”。地面上苦练,空中精飞,每一个转弯点,每一个速度,甚至每一度油门都要精算。因为未来的战场,同样是多机型联合作战,差一秒,可能就错失战机。

0 阅读:0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