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了中方请柬不到2小时,李在明启动访美前奏,不来华先见特朗普。
这波操作让人不禁想问,韩国总统李在明为啥这么着急去见特朗普?
原来,李在明上任后,韩国国内经济负增长、房地产市场崩盘风险加大,再加上多起贪腐诉讼缠身,他急需外部力量转移国内矛盾。
而美国手握半导体技术制裁大棒和军事同盟话语权,李在明不得不先抱美国大腿。
李在明选择在9.3阅兵这个敏感节点拒绝中方邀请,转而火速启动访美程序,目的就是向美国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我比前任更懂“政治规矩”。
他还与特朗普通话时主动聊起高尔夫球技,并约定“找时间约球”,这种刻意营造的“私人友谊”,本质上是在复制尹锡悦的“亲美路线”。
不过,李在明可能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反制能力。
韩国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额在美禁令下暴跌20%,而日本、荷兰却逆势增长,这种“美国禁令、韩国买单”的荒诞现实,已经让韩国业界叫苦不迭。
如果李在明在访美期间被迫在半导体出口限制上进一步让步,必然会加剧韩国企业的生存危机。
讽刺的是,他前脚拒绝中方邀请,后脚就宣布“追加30万亿韩元补充预算刺激经济”,而这笔钱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依赖中国市场的订单来消化。
这种操作,最终可能让韩国陷入“政治投机越成功,经济代价越惨重”的恶性循环。
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李在明的选择其实暴露了韩国外交的深层困境:当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命脉分别被两个大国攥在手里时,任何“战略自主”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尹锡悦时代的“一边倒亲美”已经让中韩关系跌至冰点,李在明若继续走老路,不仅会重蹈覆辙,还可能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牺牲品。
大家觉得李在明这波操作是明智之举还是自掘坟墓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