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24日全面爆发,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俄罗斯面临的压力可不小。
西方国家一上来就下狠手,欧盟和美国联手制裁,切断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和金融通道。
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卖不出去,经济一度下滑,2022年GDP负增长8.5%。
北约那边呢,给乌克兰源源不断送武器,从反坦克导弹到坦克,帮着基辅守住了阵地。
俄罗斯军队在东部推进缓慢,损失不小,西方情报显示,俄军伤亡超过50万。
乌克兰和北约一开始以为,制裁加上战场消耗,能很快让俄罗斯顶不住。
结果呢,俄罗斯转向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维持住了经济命脉。
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2024年继续增长,中国买了大量俄罗斯石油,占到俄出口的40%以上。
这不光帮俄罗斯赚了钱,还让它有资金继续打仗。
西方制裁针对俄罗斯的轻工业和高科技进口,本来想卡脖子,因为俄罗斯重工业强,轻工业弱,很多日用品靠进口。
超市货架空了,民众生活受影响。
但中国制造的商品及时补上,从家电到汽车,俄罗斯市场到处是中国货。
2024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量翻倍,取代了西方品牌。
乌克兰和北约慢慢看明白了,俄罗斯没崩盘,很大程度上靠中俄正常贸易。
2025年1月,欧盟外长公开说,搞不定俄罗斯,就摆不平中国影响力。
特朗普上台后,希望中国帮忙解决冲突,外交部回应说,中方一直劝和促谈。
俄罗斯官员也承认,中国是最后希望,但强调合作不涉军事。
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耿爽直言,如果中方真提供军事补给,战场局势早就变了。
这话戳中了要害,西方指责中国援助俄罗斯,但中方反复澄清,只是正常经贸,没违反任何国际规则。
而西方制裁升级,2025年3月欧盟第十六轮制裁,列入27个中国实体,说他们绕道帮俄罗斯。
但中国企业多是民用出口,无人机零部件物美价廉,全球都用,包括乌克兰那边。
俄罗斯无人机依赖中国供应链,但乌克兰也从中国市场拿部件,北约国家生产能力跟不上。
话说回来,中国制造业强大,供应链完整,这在冲突中帮了大忙。
俄罗斯经济2024年增长3.6%,2025年上半年预计4.3%,民生改善,民众收入回升。
北约和乌克兰现在才透彻认识到,制裁没彻底打垮俄罗斯,是因为有中国这个工业大国在背后支撑经贸。
中方回应,支持通过对话化解分歧。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4月访华,和王毅谈俄乌前景,双方都强调和平解决。
欧盟外长着急,说特朗普搞不定俄罗斯,就难应对中国。
环球时报1月报道,俄乌都提和谈新条件,但分歧大。
中国制造业在这次冲突中表现亮眼,不光帮俄罗斯稳经济,还让西方企图泡汤。
中国工厂生产能力强,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覆盖民生到工业。
俄罗斯超市卖的中国手机和服装,让民众生活没大乱。
汽车方面,中国品牌占俄罗斯市场30%以上,耐用又实惠。
能源贸易是重点,中国炼油厂处理俄罗斯石油,2024年进口量创纪录,帮俄罗斯绕过西方封锁。
俄罗斯有钱继续维持军队供给。
战场上,无人机作用大,俄罗斯和乌克兰都用,但生产依赖全球链条。
中国民营企业零部件便宜可靠,通过第三方市场流通。
西方媒体说俄罗斯无人机用中国组件,但乌克兰也一样,没人单方面援助。
2025年,美国制裁两家中国公司,说他们帮俄罗斯造无人机,但中方否认,强调民用出口。
欧盟也制裁中国实体,指绕道提供技术,但没确凿证据。
中国外交部说,美方三点图谋:削弱俄罗斯、主导欧洲、制造阵营对立。
俄罗斯官员附和,说中国经贸是关键。
话说中俄建交75周年,2025年高频互动,王毅接受俄罗斯媒体访谈,说中俄关系历史最高水平,不针对第三方。
贸易额2025年上半年增长26%,机械电子产品出口多。
俄罗斯摆脱制裁影响,经济近年最佳。
特朗普称中国能帮解决冲突,外交部回应,支持对话。
从上头这些看,推动俄乌和平,得从双方利益出发。
西方谈停战时,常把乌克兰当完全胜利方,忽略俄罗斯安全需求,导致多次谈判无果。
2025年2月,美俄利雅得峰会,讨论结束战争,但欧洲被排除,基辅不满。
5月,伊斯坦布尔谈判,俄乌三方会谈,达成互换战俘共识,但核心分歧没解。
泽连斯基7月19日提出新一轮谈判,下周可能举行。
中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从参战方实际出发。
联合国平台,中方强调对话。
未来,和平需经济重建援助,俄罗斯能源出口正常化,乌克兰安全保障。
多边机制建互信。
多轮谈判如3月巴黎会谈失败,6月又一轮无进展。
但双方有信号,普京愿合作备忘录。
2025年上半年,两轮伊斯坦布尔谈判卡壳,但对话意愿在。
中国继续劝和,推动公平协议。
话说持久和平,得平衡利益,避免一方主导。
中国巴西声明呼吁尽快启动谈判。
俄罗斯友好伙伴,帮深化理解。
你怎么看待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