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战功赫赫的李靖

帝王八卦 2025-07-21 16:27:14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战功赫赫的李靖为何只排第八?因为这两件大事,他都缺席了。 李靖平定江南、击破突厥、荡平吐谷浑,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然而,他缺席了两个重要事件,成为影响其凌烟阁排名的主要因素。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夕。担任马邑郡丞的李靖,敏锐的察觉到了异动,决定向隋炀帝杨广告发李渊的“不臣之心”。 由于李渊的部队,已控制了交通要道,于是李靖伪装成囚徒,打算先去长安。然而,当时天下大乱,道路阻隔,当李靖抵达长安时,关中已陷入混乱,无法继续前行。 不久后,李渊攻克长安,李靖被抓了俘虏。这次告密行动不仅让李靖错失了参与太原起兵的机会,更使他险些丧命,若非李世民苦苦向李渊求情,李靖的脑袋就掉了。 被李渊“刀下求情”的李靖,起初并未获得重用,仅被任命为长安县功曹,这一职位仅为从七品下,与他的才能和资历极不相称。 此后,李靖又先后担任驾部员外郎、开府等职,但也都算不上多重要的职务。 这种不受重用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源于李靖缺席太原起兵所导致的信任危机。李渊集团的骨干成员多为李渊的亲信、子侄及太原起兵的参与者,而李靖作为隋朝降将,又有告密前科,自然难以融入这一圈子。 直到武德三年(620 年),李靖才迎来转机,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开始参与军事行动,尽管后来他参与了平定江南,立下了大功,但错失了唐朝建立初期积累资历的最佳时机。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从而登上皇位。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事件中,李靖再次选择了缺席,保持中立姿态,这一选择既与他的政治智慧有关,也受到当时军事形势的制约。 李靖并非李渊的旧部,而是隋朝降将,这一身份使他始终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李靖深知,皇室内部的斗争异常残酷,一旦卷入其中,无论成败,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尤其是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斗中,双方势均力敌,局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作为一名降将,李靖最大的资本是他的军事才能,他明白,只有远离皇室内部斗争,专注于军事事务,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性命。 因此,当李世民向李靖示好,希望他参与时,李靖选择了拒绝。不过,李靖虽未参与,但也没有告密。 此外,玄武门之变发生时,突厥正不断南下侵扰唐朝边境,李靖当时担任灵州大都督,肩负着抵御突厥的重任。 灵州是唐朝西北的军事重镇,直接关系到关中地区的安全。如果李靖此时离开灵州,参与玄武门之变,突厥很可能趁机南下,给唐朝带来巨大的军事威胁。 李世民是一位极具政治智慧和宽容心的君主,他明白李靖的中立态度并非对自己的背叛,毕竟也没有向李渊或李建成告密。 因此,李世民登基后,并未对李靖进行打压,反而继续重用他。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中,政治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参与太原起兵和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因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影响力巨大,排名靠前。而李靖虽然战功卓著,但由于始终未能真正进入“圈子”,排名自然受到影响,甚至还在战功远不如他的尉迟恭之后。当然,尉迟恭作为“玄武门之变”的首功之人,这点是李靖所不能比的。 在唐朝统一战争中,李靖率军平定江南,消灭了萧铣、辅公祏等割据势力。在贞观年间的战争中,李靖率军击破突厥,解除了唐朝北方的边患;荡平吐谷浑,拓展了唐朝的疆域。这些赫赫战功使他成为唐朝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 李靖缺席太原起兵和玄武门之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忠隋立场、职业操守、降将身份、政治智慧以及当时的军事形势,都影响了他的选择。 这两次缺席虽然使李靖在政治上与唐朝的核心统治集团存在一定距离,影响了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排名,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成为唐朝不可或缺的军事将领,确立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话说回来,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比李靖出名的,又有几人呢?#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