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臣沈秉成,酷爱纳妾,先后娶了几十个小老婆,却没有一个做他的正妻。 沈秉成是

帝王八卦 2025-08-10 18:17:12

清末大臣沈秉成,酷爱纳妾,先后娶了几十个小老婆,却没有一个做他的正妻。 沈秉成是浙江归安人,这是个文风鼎盛的江南水乡。沈秉成十七岁考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二十五岁便金榜题名考中进士,这样的晋升速度在科举时代堪称 “火箭式”,很快就成了同乡口中的 “神童”。 踏入官场的沈秉成起初在翰林院任职,他一手好字、一笔好文章很快得到上司赏识,尤其是道光皇帝对他的书法颇为赞赏,曾多次在群臣面前夸奖他的奏折 “字如其人,清隽雅致”。 这段翰林生涯不仅让沈秉成积累了政治资本,更让他接触到了京城最顶尖的文化圈层,养成了后来儒雅风流的名士派头。 就在沈秉成仕途一帆风顺时,他的第一段婚姻却戛然而止。原配妻子严氏是同乡望族之女,两人成婚三年,感情甚笃。可惜天不假年,严氏在沈秉成任翰林院编修期间染病去世,年仅二十二岁。 按照清代礼制,官员丧妻需守制。于是,沈秉成闭门谢客,专心整理亡妻的遗物。或许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伤痛,为他后来奇特的婚姻观埋下了伏笔。 守制期满后,同僚们纷纷为他提亲,其中不乏曾国藩这样的重臣做媒,可沈秉成却一一婉拒,只说自己 “暂无续弦之意”。 谁也没想到,沈秉成口中的 “暂无续弦”,竟成了他后半生的婚姻常态。拒绝续弦的第二年,他却悄悄纳了第一位妾室,是苏州一位擅长昆曲的歌女。消息传开后,官场议论纷纷。 按照当时的礼教,正妻去世后应当先续弦,再考虑纳妾,像沈秉成这样跳过正妻直接纳妾的做法,简直是 “本末倒置”。 面对同僚的质疑和御史的隐晦弹劾,沈秉成却泰然处之。 随着官职的升迁,沈秉成的纳妾之路也越走越远。他任江宁布政使时,纳了两位江南才女;调任广西巡抚期间,又收了擅长音律的壮族女子;甚至在出使英国期间,还带回一位会说英语的混血女子。 有趣的是,沈秉成纳妾从不讲究门第出身,却有三个特殊要求:一是必须识文断字,二是要擅长一门技艺(琴棋书画均可),三是性格要温和豁达。 沈秉成为妾室们在府邸中设立了 “芸香馆”,专供她们读书作画、抚琴唱曲,甚至还请了先生教她们诗词格律。每逢佳节,他还会组织妾室们举办 “诗会”,自己则以 “社长” 身份点评诗作,颇有文人雅集的风范。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沈秉成的众多妾室之间竟很少发生争风吃醋的事情。他制定了一套独特的 “内宅规矩”:所有妾室地位平等,没有 “大姨太”“二姨太” 的等级之分;日常用度由管家统一分配,不存在厚此薄彼;家中事务由妾室们轮流打理,每月轮换一次。这套看似违背常理的制度,竟然让他的内宅多年来安然无事,成为当时官场的一大奇谈。 不立正妻,反而让沈秉成避免了许多联姻的麻烦,他可以安心处理政务,不必担心因为岳家的问题受到牵连。同时,他纳妾不问出身的做法,也让他避开了与其他权贵家族的利益纠葛,在复杂的官场斗争中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这种看似荒唐的做法,实则蕴含着精明的政治算计。 沈秉成的 “无正妻政策” 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由于没有正妻主持内宅,他的母亲便成了府中最尊贵的女性。老太太性格宽厚,待所有妾室都如同女儿,反而比许多有正妻的家庭更加和睦。 同僚们去沈府拜访时,常常看到一群衣着素雅的女子围坐在一起读书作画,老太太则在一旁含笑看着,一派温馨和睦的景象,让不少妻妾争斗不休的官员暗自羡慕。 更有意思的是,沈秉成的妾室们虽然出身不高,却常常能在关键时刻帮他解围。有 一次,一位外国使节夫人来访,按照礼仪需要女主人陪同,可沈秉成没有正妻,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时,沈秉成那位曾出使英国带回的混血妾室挺身而出,用流利的英语与使节夫人交流,举止得体,赢得了满堂喝彩。 此事传开后,再也没人敢说沈秉成的妾室 “出身卑微、登不得大雅之堂” 了。 光绪年间,沈秉成调任两江总督,达到了仕途的顶峰。此时的他已年过花甲,却依然没有立正妻的打算。不过随着年纪渐长,他纳妾的频率慢了下来,更多时间是与妾室们在园中赏花品茶、吟诗作对。 沈秉成尽管纳了几十个妾室,但子嗣却并不兴旺。他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只有长子长大成人,其余都夭折了。 1895年,沈秉成病死家中,年七十三岁。临终前,沈秉成立下遗嘱:所有妾室可自行决定去留,愿意留下的由长子奉养终身,不愿留下的可分得一笔财产另寻出路。

0 阅读:34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