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上海一处简陋居所里,王人路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叮嘱妻子:“以后要是有为难的事情,你可以去找毛大哥帮忙!” 王人路出身不凡,他的父亲王立庵在湖南教育界颇有名望。 王立庵可不简单,身为数学老师的他,精通古文、书法和医术,为人更是随和热忱,对后进之士关怀备至。 1915年夏天,毛主席为提升数学成绩,常到王立庵家中补习,一来二去,便和王人路成了朋友。 王人路亲切地称毛主席为“毛大哥”,他们常登长沙古城墙,畅谈国家大事,抒发心中抱负。 彼时,毛主席虽年轻,却已有不凡见识和深厚的国文功底,王人路对他十分钦佩。 后来,王人路受毛主席影响,积极投身革命宣传,凭借手中笔,撰文传播进步思想,一心为改变社会现状出力。 遗憾的是,时局混乱,王人路和毛主席没多久就断了联络。 更糟糕的是,王人路定居上海后,因心向革命,屡次遭到国民党打压,生活困窘,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到1948年,已经是油尽灯枯。 临终前,王人路把妻子吴启瑞叫到床边,郑重地说:“以后要是有为难的事情,你可以去找毛大哥帮忙,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们兄弟关系也很密切,一定会帮我们的。” 王人路离世后,吴启瑞独自拉扯着八个孩子。 当年为了给王人路治病,家中钱款早已耗尽,但要强的吴启瑞最初还是不愿麻烦毛主席。 直到1950年,孩子们学业负担很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吴启瑞想起丈夫的遗言,便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信。 信件寄出后,吴启瑞心里七上八下,既盼着能得到毛主席的回应,又觉得希望渺茫,毕竟毛主席日理万机,怎会有时间关注自己这个普通女子的求助呢? 然而,毛主席收到信后,得知王人路的遗孀生活困难立刻提笔,给吴启瑞回了信。 信中,他告诉吴启瑞,让她持信去找当地机关,若有需要,可找时任苏南区党委书记的陈丕显说明情况。 收到毛主席的亲笔回信,吴启瑞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没想到,时隔多年,毛主席还记着他们一家。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吴启瑞找到陈丕显。 在政府的帮助下,孩子们顺利进入干部子女班,不仅学费减免,生活也有了保障,她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1960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物资匮乏,吴启瑞一家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特意叮嘱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1000元寄给吴启瑞,并强调这是赠送,不用归还,解了吴启瑞一家的燃眉之急。 同年6月,毛主席到上海视察工作,特地提出要见吴启瑞,两人谈起已经不在人世的王人路,都不由得湿了眼眶。 直到去世,毛主席都始终关怀着吴启瑞和孩子们,虽然时隔多年,但毛主席从未忘记过当年与王人路的友谊。 参考资料: 人民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毛主席时时处处关心人民疾苦》
1948年,上海一处简陋居所里,王人路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叮嘱妻子:“以后要是
清幽画师君
2025-07-20 23:47:13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