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5年,孙权的小女儿被判斩首。行刑前,她质问亲姐:“孙鲁班,我跟你是一母所

古往趣话社 2025-07-19 13:43:48

公元255年,孙权的小女儿被判斩首。行刑前,她质问亲姐:“孙鲁班,我跟你是一母所生,你为何要杀我!”孙鲁班冷冷的说:“只怪你不肯不帮我对付老三……” 那时的孙鲁育信了。她是孙权最疼爱的小女儿,性情像极了母亲的温婉,却没姐姐那份对权力的执念。赤乌年间,孙鲁班嫁给全琮,成了东吴权臣的夫人,府里的金银珠宝堆成小山;孙鲁育则嫁给朱据,夫妻二人在府里种满兰花,闲暇时就临摹父亲的书法。姐妹俩的差距,从那时起悄悄拉开。 孙鲁育捏着那封字迹拙劣的私信,指尖微微发颤。“姐姐,”她声音轻得像羽毛,“储位自有父皇定夺,咱们何必掺和?”她想起朱据劝她的话,“皇家最是无情,安安稳稳过日子比什么都强。”孙鲁班盯着妹妹清澈的眼睛,突然冷笑一声:“你不帮我,就是帮老三。” 那之后,姐妹俩成了陌路。孙鲁班转头就向父亲哭诉,说妹妹与太子妃暗中勾结,还拿出几匹孙鲁育送给太子妃的锦缎当证据。孙权晚年本就多疑,当即把孙鲁育禁足在府里。没过多久,朱据因力保太子被赐死,孙鲁育穿着素服去求情,跪在宫门外三天三夜,只等到父亲一句“妖女误国”。 赤乌十三年,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年幼的孙亮成了新太子。孙鲁班以为自己赢了,却没料到孙权临终前托孤给诸葛恪。她故技重施,想拉拢权臣除掉诸葛恪,再次找到妹妹:“现在帮我,过去的事一笔勾销。”孙鲁育看着姐姐鬓边新增的白发,只说了句“姐姐好自为之”。 这句话彻底惹恼了孙鲁班。她联合外戚孙峻发动政变,诛杀诸葛恪后,转头就罗织罪名陷害妹妹。“孙鲁育当年支持太子,还诅咒陛下早死。”她跪在新帝孙亮面前,哭得梨花带雨,“若不除她,必留后患。”年仅十岁的小皇帝哪懂其中的弯弯绕绕,糊里糊涂就准了奏。 刑场上的鼓声敲到第三通,孙鲁育突然笑了。她望着高台上面无表情的姐姐,声音穿透风声:“母亲说‘姐妹同心,其利断金’,可你眼里只有权力,哪还有姐妹情分?”她挺直脊梁,脖颈撞向鬼头刀的瞬间,想起那年春天,姐姐摘了朵初开的牡丹插在她发间,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两人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孙鲁育死后,孙鲁班的日子也没长久。孙綝废黜孙亮,立孙休为帝,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旧账。有人把当年孙鲁班构陷太子、谋害妹妹的证据呈上来,新帝看着那些沾满鲜血的卷宗,只说了句“全公主祸乱朝纲,流放豫章郡”。 流放路上的孙鲁班,坐在颠簸的马车里,怀里揣着半块早已发硬的蜜饯——那是小时候孙鲁育塞给她的。江南的春风吹过车窗,像极了妹妹当年温柔的声音,她突然捂着脸痛哭,哭声里分不清是悔恨还是不甘。 权力这东西,就像淬了毒的蜜糖,尝一口就再也放不下。东吴的两位公主,一个为它背信弃义,一个因它枉送性命,最终都成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史书里对她们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笔,可那些藏在字缝里的姐妹情,那些被权力碾碎的温柔,或许才是最该被记住的。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里写步练师“性不妒忌,多所推进”,却没说她的两个女儿会走到刀兵相向的地步。《资治通鉴》记载孙鲁育被诛时“百姓皆为流涕”,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你觉得,若孙鲁育当年选择帮姐姐,结局会不同吗?在亲情与权力的天平上,到底该倾向哪一端?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或许我们能从千年前的故事里,找到些关于选择的答案。 信息来源:《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资治通鉴·魏纪七》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