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 之前是东盟十国,加上中东六个国家,到现在,已经有32个国家与咱们签订了本币互换和贸易本币结算的协议,规模已经达到了约4.5万亿人民币。 巴西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此次续签协议是对中巴经贸关系的深度绑定。中国连续 15 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 年双边贸易额突破 2800 亿美元。协议允许巴西央行在需要时动用人民币流动性,用于支持企业跨境结算和维护金融稳定。 例如,巴西企业进口中国机械设备时,可直接使用雷亚尔兑换人民币支付,省去了美元兑换环节,降低了 3%-5% 的汇兑成本。这种便利在全球供应链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埃及的加入则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作为中东和非洲的重要枢纽,埃及与中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不仅涵盖贸易结算,还涉及央行数字货币合作。这意味着中埃之间的能源、基建项目将逐步采用人民币计价,例如埃及新行政首都的中资项目已开始试点人民币支付工程款。 埃及央行行长哈桑・阿布达拉表示,此举旨在 “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数据显示,2024 年中埃贸易额达到 245 亿美元,其中能源和建材占比超过 60%,本币结算将直接惠及这些关键领域。 这种趋势的背后是中国与东盟、中东、拉美等地区的深度合作,截至 2025 年 5 月,东盟十国已全部与中国建立本币结算机制,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也通过 500 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加强合作。 这些协议形成的网络正在改变国际贸易规则,2024 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金额同比增长 37%,覆盖全球 182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货物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从 2022 年的 18% 提升至 2024 年的 25%。 对于美国而言,这种趋势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 2000 年的 72% 降至 2024 年的 58%,而人民币占比从 0.5% 升至 4.2%。 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指出,本币结算协议正在削弱美元的 “结构性优势”,尤其是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例如,沙特与中国的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从 2023 年的 3% 提升至 2024 年的 12%,这直接冲击了 “石油美元” 体系。 中国的策略则是通过金融合作深化经贸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本币结算与基础设施投资形成联动效应。例如,中老铁路的运营收入已实现人民币与泰铢的直接结算,带动老挝 GDP 增长 1.2 个百分点。这种模式正在向更多国家复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未来将重点推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试点。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并非无动于衷,美联储在 2025 年 6 月宣布与 12 个国家续签货币互换协议,试图巩固美元流动性网络。不过美国的政策调整难以逆转趋势,巴西前财长曼特加直言:“当中国能提供更稳定的结算工具时,企业自然会做出选择。” 这种市场驱动的力量,加上中国在数字支付、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未来,随着更多国家加入本币结算网络,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将不可避免。美国需要重新审视其金融霸权策略,而中国则在通过务实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经济格局。这场静悄悄的变革,或许比任何军事冲突都更深刻地改变着世界。
巴西签了,埃及也签了,美国要慌了。 之前是东盟十国,加上中东六个国家,到现在,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7-18 15:28: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