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他们的血融入日本!”日本军官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后,从地上挖了十坛混有鲜血

思绪永恒 2025-07-18 00:39:28

”我要他们的血融入日本!”日本军官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后,从地上挖了十坛混有鲜血的泥土,准备带回日本,还表示“我要将这些血土做成雕塑。”难道这些雕塑可以保平安? 1937年冬,南京城破,数十万生灵涂炭。日本军官松井石根站在血染的土地上,命人挖出十坛混杂着鲜血的泥土,声称要铸成雕像,带回日本。这血土背后,藏着怎样令人发指的罪行? 松井石根,1878年出生于名古屋一个没落武士家庭,年轻时就一头扎进军国主义的漩涡。1897年,他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成绩拔尖,直接被军部看中。1906年,他又从陆军大学校顺利毕业,拿到天皇赐刀,成了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1907年,他被派往中国,表面上是外交武官,实际上干的是间谍的勾当。他跑遍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记下中国军队的布防、城市的布局,甚至地方官员的习惯。他用金钱和威胁收买了不少人,培养出一批为日本卖命的汉奸。1922年,他在哈尔滨当特务机关长,专门搜集东北的情报,为后来的侵华战争铺路。1933年,他晋升大将,还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大放厥词,鼓吹日本扩张,气焰嚣张,惹来国际一片批评。 1936年,松井以私人身份再次来到中国,跑去华北、华南,试图拉拢地方军阀,挑拨中国内部矛盾。他带着秘书,记录每一次会谈,收集的情报堆满了桌子,为日军进攻做了不少准备。1937年,他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率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直奔南京。他知道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战略意义重大,早就把这座城市当成首要目标。在他的指挥下,日军势如破竹,12月13日,南京城彻底沦陷,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1937年12月,日军攻入南京后,松井石根作为最高指挥官,完全放任士兵的暴行。日军在城内烧杀抢掠,屠杀持续了六周,数十万中国军民被杀害。平民被捆绑成排,推到江边,机枪扫射后,尸体堆积如山,江水被血染红。日军还往尸体上浇汽油,点燃大火,烧得噼啪作响。松井不仅不制止,反而纵容士兵搞“杀人比赛”,把杀戮当成游戏。士兵们分组比拼,看谁杀得多,南京的街头巷尾满是血腥味,哭声和惨叫此起彼伏。松井还下令举办入城仪式,自己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穿过南京城门,身后是满地的尸体和废墟。 松井的暴行还不止于此。撤离南京前,他特意让人挖了十坛沾满鲜血的泥土,装进陶罐,准备运回日本。他声称要用这些血土铸造“观音像”,还说这能“保平安”。这些泥土来自屠杀现场,带着中国军民的鲜血,触目惊心。松井的举动让人毛骨悚然,他不仅对屠杀毫无悔意,还想用受害者的血来炫耀自己的“功绩”。这些坛子被装上货车,运到港口,随军船送往日本。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提出强烈抗议,美国、英国的记者拍下照片,记录了日军的罪行。松井的日记里却只字不提受害者,反而大谈自己如何指挥作战,如何为死去的日军士兵办追悼会。 1938年2月,日本政府迫于国际压力,把松井召回日本。他回到家乡后,马上着手把血土做成雕像。他找来工匠,把血土混进日本的泥土,烧制成三米高的“兴亚观音像”,摆在伊豆山脚的一座观音院里。观音院建成后,松井亲自去检查,雕像面向南京方向,院内还挂着南京屠杀时的照片。他还让人写了匾额,题上“支那事变战殁者”之类的话,试图把自己的罪行包装成荣耀。每逢节日,他都会去观音院参拜,俨然把这地方当成了自己的功勋纪念馆。这种行为完全是对受害者的亵渎,令人愤怒。 1945年,日本投降,松井石根的罪行再也藏不住。194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判,他被列为甲级战犯。法庭上,松井死不认账,硬说自己没在屠杀现场,暴行跟他没关系。但证据堆积如山,幸存者的证词、记者的照片、日军内部的电报,全都指向他。法庭用了1218页的判决书,详细列出他的罪行,认定他对南京大屠杀负有直接指挥责任。12月23日,松井被押上绞刑架,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他的死是正义的审判,但他的思想却毒害了不少人。 松井死后,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偷偷把他的骨灰藏到观音院,供奉在雕像旁。每到战败纪念日,总有少数人跑去祭拜,拿着香烛,把松井当成“英雄”。这种行为让人气愤,松井的血观音雕像根本不是什么保平安的象征,而是南京大屠杀的罪证,是对受害者的侮辱。这些雕像和观音院的存在,提醒着我们那段历史的惨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绝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绝不能原谅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人。

0 阅读:32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

思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