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000日军战俘顶着零下三十度的天气、穿着单衣跪在通化城头,想起他们不久前的所作所为,朝鲜名将方虎山盛怒之下,决定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用刺刀将这群人挨个挑死,尸体全部踹进未解冻的冰河!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的通化,一个叫方虎山的指挥官,面前跪着三千名刚刚参与暴动的日本战俘,如何处置他们,这件事让方虎山在后世活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是遵守纪律、宽恕为怀的政工干部;另一个是血债血偿、快意恩仇的“屠夫”。 而要搞清楚他到底是谁,就得先看这三千人做了什么。 暴乱的头目叫藤田实彦,他是原关东军的少佐,他煽动投降的日本人,说这是“建国”的机会。 后来他们的手里有了枪,第一目标就是红十字医院,因为那里住的都是手无寸铁的伤兵和医护人员。 而医院里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战争,是单方面的屠杀,抗联的伤兵,很多都是从日本人枪口下活下来的硬汉,却被用刺刀钉死在病床上,甚至有一名怀孕的护士,被活活剖开了肚子。 当方虎山的部队冲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副景象,这也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提供了最直接的动机...... 方虎山原名叫方龙江,朝鲜人,但他的仇恨不是从1946年开始的。 少年时,他亲眼看着父母被日军用一种叫“点天灯”的酷刑活活烧死,他从那天起就成了一个复仇者,加入了杨靖宇的抗日联军,把名字改成了“方虎山”,他要在白山黑水间,像老虎一样猎杀仇人。 而到了抗联,他不是一个只懂仇恨的莽夫,他打仗鬼点子多,手段狠。 缺武器,他就敢带人进城绑了伪满警察厅长的三姨太,换回一车枪支弹药,这种人和这种经历,决定了他不是一个会对敌人心慈手软的指挥官,所以通化医院的惨案,只是把他心底最深的旧伤疤又揭了一遍。 当时事件发生后,三千名凶手成了俘虏,方虎山当时看着这群战俘,一言不发,他下令扒光这些人的棉衣,让他们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里跪在冰上。 通化的冬天,铁都能冻裂,很快,这些日本人就冻得扛不住了,哭爹喊娘。 接着,方虎山下令,让士兵用刺刀挨个“清算”,从后心捅入,一击毙命。 据说为了确保没有活口,还要用枪托砸碎膝盖骨,三千人,就在冰面上被这样处决,鲜血染红了江面,很快又被冻住。 这个版本里,处决完成后,士兵们在厚厚的冰层上凿开大洞,把三千具尸体像扔柴火一样全部塞了进去。 等到来年春天冰雪融化,浑江水就会带走所有痕迹,这个传说,让方虎山成了一个背负骂名也要复仇的“屠夫”式人物。 而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他打过“四保临江”,是东北战场上的一员悍将。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他又作为高级指挥官入朝作战,因为指挥风格神出鬼没,打得美军摸不着头脑,还得了个“雾鬼”的绰号,所以他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在1953年之后,突然从所有公开记录里消失了,他去了哪里,结局如何,成了一个比通化事件更大的谜。 有传言说他因内部问题被处决,也有说他被调往苏联,但这些,都只是无法证实的猜测。 方虎山的“人间蒸发”,让他的人生彻底定格在了传奇和谜团之中,他到底是“宽恕者”还是“屠夫”,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永远消失了。 但他的故事本身,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极端矛盾:面对毫无人性的暴行,是选择文明的程序正义,还是选择以牙还牙的原始正义?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标准答案。 (信源:方虎山——百度百科)
解放淮阴时,负责攻城的新四军没有炸药,他们用了一颗未爆炸的美制B29飞机炸弹,装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