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

虎皮芳草潭 2025-07-17 17:48:05

“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了566的高分,但他却只读了1年大学,就嫌弃太简单回家了,如此的奇人令人好奇之余,又感到十分质疑,究竟是觉得大学太简单,还是被打回原形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真是国家的一大损失”,每当人们谈论那些过早“陨落”的天才时,总免不了发出这样的惋惜,而2000年在山东出生的苏刘溢,就曾是这样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神童”。 他的故事一度被传得神乎其神:两岁读完小学,十岁参加高考,还被名校破格录取,可谁知,仅仅一年之后,他“嫌大学太简单而回家”的消息便不胫而走,随之而来的是彻底的沉寂。 这背后,究竟是天赋高到大学课程也索然无味,还是我们的期待与培养方式,亲手将一个天才“打回了原形”? 苏刘溢的故事,起点高得惊人,2000年出生于山东的他,从小脑子就转得特别快,别的孩子七八岁还在玩泥巴,他已经能抱着电脑处理文件,甚至连许多大学生都头疼的C语言,他自己摸索几下就搞明白了。 八岁那年,他靠着上网自学,掌握了多种编程语言,还自己开发了一套软件,但智力上的超前,也让他在常规的教育路径上显得格格不入。 父母最初想让他直升小学五年级,却跑遍了当地学校,没一个校长敢收,好不容易有学校愿意一试,结果三天就出了问题——小刘溢和同学打闹摔了一身伤,哭着再也不肯去学校。 于是家里换了个思路,第二年直接带他去考初中,校长请各科老师轮番上阵,结果发现这孩子不仅把初中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一篇《出师表》更是张口就来,连标点符号都分毫不差。 学校当即决定录取,还专门为他成立教学小组,就这样,他用一年时间读完初中,顺手拿遍了奥数、英语等各类竞赛的一等奖。 紧接着,他又用一年半的时间学完了三年的高中课程,站在同学堆里,个头还没课桌高的他,却能和物理老师探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可智识的狂飙突进,终究要撞上心智成长的另一条时间线,他们发现,苏刘溢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无话可说,于是选择把决定权交给他自己:能达到什么高度,就去学什么样的知识。 可即便如此,大学生活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挑战依然是巨大的。 2010年,十岁的苏刘溢以566分的高考成绩,通过了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成为该校首届教改实验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当时南科大刚刚成立,急于用教改成果打响名声,一个十岁的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招牌,而媒体的聚光灯也是瞬间打亮,将他和学校推向了舆论中心。 起初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学校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苏刘溢也新鲜感十足,时常在博客上分享见闻。 但很快,现实问题便暴露无遗,过人的智商,终究没能填平心智上的鸿沟,当同学们熬夜做实验、讨论恋爱话题时,他不到九点就困得睁不开眼,心里惦记的还是食堂的棒棒糖。 课堂上,他孩子气的一面也藏不住,会偷偷溜出去逮蚂蚱,甚至有一次做实验时,竟把酒精灯里的酒精倒出来点着玩,险些烧了实验室的窗帘,生活自理能力上,他也远不及一个普通的初中生。 更奇怪的是,在他的QQ日志里,大学生活却总是被描绘得无比美妙,从未有过一丝抱怨,而这种刻意的“报喜不报忧”,或许才是一个孩子在巨大压力下,最真实也最无奈的挣扎。 所以不到一年,他要退学的消息开始流传,学校迅速出面辟谣,称其只是“暂时回家调整”,并表示他更适合自学。 但同宿舍的同学透露,他终究是年纪太小,在课堂上坐不住,最终,父母还是将他接回了家。 这件事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指责家长急功近利,也有人批评学校把神童当成了宣传工具,等热度过去后又处理得过于草率。 一位曾从南科大离职的教授惋惜地表示,学校初创时期师资良莠不齐,若有顶级教授引导,苏刘溢这样的天才或许才能真正被课堂吸引。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苏刘溢彻底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回头再看,他就像一颗被强行催熟的果实,过早地承受了不该承受的重量。 老天爷给了他一副绝顶的头脑,却没有给他配套的成长速度,十岁上大学听起来风光无限,可让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混迹于成人世界,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又谈何学术深造与人际交往? 当初那些争相报道的媒体,和那个急于展示改革成果的大学,如今是否也该反思:当一个“天才”出现时,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保护他,而不是消费他? 如何才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在不被捧杀、也不被压抑的环境里,实现智力与心智的同步健康成长? 这或许才是苏刘溢的故事,留给我们最沉重的问号...... 【信源】中国新闻网——10岁“小神童”初定南方科大 四年学费有望全免;大众网——南科大发言人:苏刘溢离校只是因为太想家

0 阅读:190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