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歌手张明敏听说国家筹办亚运会还差6个亿,二话不说卖掉自己房子和汽车,用全部积蓄启动义演,赚来的钱一分不留,全部上交国家。 那时候,他刚凭《我的中国心》在央视春晚上一炮而红,一个讲着带香港口音的男歌手,站在全国人民面前唱出“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感动了无数观众,可谁能想到,火遍大陆的他,在香港却被打入冷宫。 演出被取消,专辑被搁置,连电台也不再播放他的歌,为了这份爱国情怀,他几乎丢掉了自己的事业,但他没有后悔。 得知北京办亚运会资金吃紧,他没有等别人号召,也没人给他任何承诺,他直接变卖所有家当,自掏腰包组建团队,踏上巡演之路。 没有专业音响,没有精致舞美,演出地不是学校就是厂房广场,住最便宜的小旅馆,吃最简单的盒饭,靠一台老卡带机,一把麦克风,一首首唱给观众听。 那时候很多演出根本不赚钱,观众却一场比一场多,有人送水,有人捐款,也有人感动得边听边掉泪。 他走了二十多个省市,唱了154场义演,嗓子沙哑也不下台,雨中照唱不断,他把那一年的全部收入——整整60万块,亲手交给了亚组委,跟6亿相比,差得远,可这一份心意,谁都忘不了。 这不是宣传出来的英雄,而是真正把“国家”二字放在心上的普通人,你说,在他最困难、最被误解的时候,国家对他没有任何要求,他却自己扛起责任,像这样的人,今天还有吗? 张明敏那一整年没喊过一次苦,他不是富豪,不是大咖,甚至那时候已经没有多少资源,你想想,那60万,是他一年演出、吃住都靠自己,哪怕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现在有人觉得几十万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一个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这笔钱相当于几千万工人一年的全部收入。 他靠这60万能让自己重振事业,也能换回香港一点认可,但他都没选,他不是热血沸腾时头脑一热捐的,他是真的走了一条苦路,扛着现实的冷风,扛到底了。 他说自己不是大人物,可他做的事比很多大人物都重,他身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计得失、不管有没有人看见,就要做点事的冲动。 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现在很多人爱国停在嘴边,朋友圈发一发,热搜转一转,可真正到要出力、要牺牲、要走出舒适区的时候,还有几个人能像他那样,把爱国两个字变成真实的行动?热爱不是讲出来,是干出来的。 如果今天再有类似的事,你觉得还能出现第二个“张明敏”吗?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张明敏:从我的中国心到我的中国梦.央视网
杨少华说,我是天津市曲艺团的,那时候评级,就评了一个二级演员,我就有点不高兴,可
【48评论】【33点赞】
江山翁
国内没有这样爱国的演员。
寒江孤影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