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司招会计,来了个文静的女生面试。她问:“工资到底是5000还是700

大秋侃侃事儿 2025-07-15 20:37:59
昨天公司招会计,来了个文静的女生面试。她问:“工资到底是 5000 还是 7000 ,能不能明确说一下。”老板回答:“试用期 5000 ,半年后转正能有 7000 。”女生又问:“那转正的标准是什么?万一我达标了,您不认账怎么办?”老板说看工作表现,女生说:“会计不就是看账目做得好不好嘛,还能看啥?: 面试桌上的“明账”与“暗账” 会计面试的办公室里,空调风带着一丝刻意的凉爽,却吹不散空气里的微妙张力。文静的女生指尖轻轻点着简历边缘,目光落在老板脸上时,像在核对一笔笔待入账的明细。 “工资到底是5000还是7000,能不能明确说一下。”她的声音不高,却像在键盘上敲下了一个清晰的回车键,把模糊的数字从迷雾里拽了出来。 老板扶了扶眼镜,语气平稳如流水账:“试用期5000,半年后转正能有7000。” 女生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抬眼时睫毛像两排整齐的账页:“那转正的标准是什么?万一我达标了,您不认账怎么办?” 这话像在平整的报表上划了道红杠。老板似乎没料到会被追问到如此具体,含糊其辞地说“看工作表现”。 “会计不就是看账目做得好不好嘛,还能看啥?”女生微微歪头,语气里带着职业性的较真。账本不会说谎,数字从不通融,那些写在制度里的条款、记在凭证上的明细,从来都容不得“看情况”“差不多”这类模糊的注解。 办公室里静了几秒,窗外的蝉鸣趁机钻了进来。或许老板忽然意识到,眼前坐着的不仅是个求职者,更是个天生的“较真派”——她们习惯把每一笔收支都钉在明确的标准上,把每一个承诺都当成必须兑现的合同条款。毕竟对会计来说,世上最危险的账目,从来都不是算错的数字,而是那些藏在“口头约定”里的糊涂账。 女生合上笔记本时,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三下,像在确认一份待签署的凭证。或许她心里早已算清:一份需要用“可能”“也许”来打底的薪水,就像没有原始凭证的支出,再诱人也终究站不住脚。
0 阅读:1003
大秋侃侃事儿

大秋侃侃事儿

欢迎关注,一个喜欢聊事的人,希望你也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