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俄罗斯算不算侵略者。其实打开地图仔细看就会发现,俄罗斯在乌克兰占的地方都有

古今知夏 2025-07-15 18:00:46

有人问俄罗斯算不算侵略者。其实打开地图仔细看就会发现,俄罗斯在乌克兰占的地方都有讲究,可能从2014年克里米亚归入俄罗斯那会,这场仗就有了苗头。 遥想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美国带着盟友喊得震天响,说这是 “赤裸裸的侵略”;可转头看 1999 年,北约没经过联合国同意就炸了南联盟,最后还让科索沃独立了,当时美国却说 “这是为了制止人道主义灾难”。同样是涉及领土变动,同样动了武力,说法却天差地别,这本身就说明 “侵略” 两个字,从来都带着国际政治的算计。 看看联合国大会的投票就更清楚了。2014 年关于克里米亚问题的决议,100 个国家赞成谴责俄罗斯,可还有 73 个国家弃权或反对。这 73 个国家里,有印度、巴西这样的大国,也有南非、越南这些发展中国家。它们不是支持俄罗斯,而是看不惯西方那种 “只许自己定规矩” 的做派。就像 1961 年印度把果阿从葡萄牙手里收回来,西方集体装聋作哑;1982 年英国为马岛跟阿根廷打仗,美国立马站英国那边。这些旧事都在说,“侵略” 的帽子什么时候戴、给谁戴,全看合不合自己的利益。 还有些细节被西方有意忽略了。克里米亚公投时,投票率超过 80%,96.77% 的人支持加入俄罗斯,这个数据是当时在场的欧洲观察团记录的。可同样是公投,2017 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搞独立投票,欧盟却说 “这是西班牙自己的事”,还帮着西班牙政府解散了加泰罗尼亚议会。这就看得很明白,所谓的 “规则” 弹性大得很,结果合心意就认,不合心意就不认。 俄罗斯的心思,其实从它对安全环境的焦虑里能看出来。苏联没了之后,俄罗斯西边的缓冲带一点点被北约蚕食。1999 年北约拉了波兰、匈牙利、捷克进来,2004 年又把波罗的海三国收了,这些地方离莫斯科最近的才 600 公里。到 2021 年,乌克兰跟北约搞了 19 次联合军演,美国的 “标枪” 导弹都部署到哈尔科夫了,这儿离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才 800 公里。换作谁是俄罗斯,看着邻居把篱笆扎到自家墙根,还往上面架铁丝网,心里能不发毛? 再翻翻历史上的 “侵略” 案例,双重标准就更明显了。1990 年伊拉克占了科威特,国际社会立马联合起来收拾它,因为这动了西方的石油利益;2003 年美国说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联合国授权就打进去,最后证明是瞎编的,可没见哪个西方国家说美国是 “侵略者”。同样是跨国用兵,符合西方利益就是 “维护稳定”,不符合就是 “侵略”,这标准变得比翻书还快。 其实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里的不少做法,在其他国家历史上都能找到影子。美国为了石油安全,1980 年代直接派兵去黎巴嫩;英国为了马岛,能跨着大洋打仗。这些事在当时都被自家舆论说成 “正当防卫”,轮到俄罗斯为了安全利益行动,就成了 “扩张野心”。这哪是判断 “侵略”,分明是看谁话语权大。 现在俄乌战场僵持着,说到底是在争 “规则谁说了算”。西方想给俄罗斯扣上 “侵略者” 的帽子,好巩固自己定的规矩;俄罗斯反抗,也是不想被这种单一标准拿捏。那些不跟着西方起哄的国家,未必赞同俄罗斯,只是烦透了那种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的霸权。 说到底,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侵略者,不能只看一件事的表面,得看看国际社会对同类事的态度一不一致。要是 “侵略” 的定义能随便改,同样的事换个国家就有不同说法,那这个标签本身就没啥意义了。俄乌之间的事儿,裹着太多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与其急着贴标签,不如先看清楚那些被双重标准藏起来的真相。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