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广东江门,62岁阿姨不识字,存折里自动扣了8712元话费,直到银行员工一句提醒才发现端倪。 最近广东江门李女士的遭遇,让不少人看了既生气又揪心。 她62岁的母亲一辈子没读过书,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平时就靠一部老式功能机接打电话,可两年多时间里,存折上自动扣的话费竟然高达8712块多。 要不是银行员工一句无心的提醒,这笔糊涂账还不知道要算到什么时候。 事情得从今年4月说起。 那天李女士陪伴老人去银行办业务,工作人员随口提了一句李女士母亲话费有点问题,每个月少说要用100多的话费。 这话让陪在旁边的李女士心里咯噔一下,母亲平时电话不多,用的又是最基础的功能机,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话费? 带着疑问,李女士赶紧去银行拉了母亲近两年的扣费流水。 看着单子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她越看越不对劲。 流水里列出的收费项目,好多连她这个年轻人都看不懂:“基本月使用费”、“天翼看家”、“亲子会员”、“摄像头(自营)终端分期费用”等等…… 且不说李女士家中没有摄像头,听起来玄之又玄的“天翼看家”、“亲子会员”明显就不是母亲会办理以及会享用的服务。 就比如天翼看家,母亲一天到晚都在家中待着,需要有人看家吗? 除了家里确实在用的宽带,其他服务对母亲来说完全就是摆设。 一开始,李女士怀疑是母亲没事玩手机,稀里糊涂办理的,可后来要求电信提供完整扣费明细时,对方的表现,让李女士怀疑是电信搞的鬼。 原因无它,当她索要母亲的明细账单时,电信竟然直接拒绝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索要明细账单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信凭什么拒绝? 一怒之下,李女士选择了投诉。 不久,电信方面总算有了回应,说其中2611块多是“操作失误”,已经退了回来,但剩下的6000多块钱,却迟迟没有说法。 这轻飘飘的“操作失误”四个字,怎么能抵消老人两年多的信任和损失? 李女士说什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但其实,像李女士母亲这样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最近,还有不少人反映,家里老人在用手机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通信消费陷阱。 有位消费者说,他母亲快60岁了,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结果因为流量超标,四个月就被扣了近1400块。 还有人家里长辈更夸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光套餐外的流量费就被收了3000块。 这些事情背后,都藏着同一个问题:一些运营商专门盯着老年人的弱点设套。 老年人大多对智能手机和复杂的套餐规则不熟悉,有的甚至像李女士母亲这样不识字,很容易在办理业务时被销售人员误导。 他们可能嘴上说着“免费体验”、“升级服务”,等老人签了字,就悄悄开通各种收费项目,扣费明细又做得含糊不清,让人很难发现。 更让人愤怒的是,当消费者发现问题找上门时,这些运营商的态度往往很敷衍。 要么像江门电信这样,用“操作失误”搪塞过去,退一点钱就想了事,要么就像有的运营商那样,不仅不解决问题,还威胁要起诉分享维权方法的博主,警告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 这种态度哪像是服务行业该有的样子? 从法律上来说,这些行为早就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法律规定,消费者有知悉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也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像江门电信这样,不给不识字的老人讲清楚服务内容,就捆绑一堆没用的套餐持续扣费,明显就是没尽到告知义务,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都被侵犯了。 要是真像李女士怀疑的那样存在诱导签字,那还可能构成欺诈。 如果大家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得把证据留好,像扣费流水、账单记录、老人使用的手机型号这些,都能证明老人确实没使用过那些服务。 然后可以要求运营商拿出证据,证明这些服务是老人知情且自愿开通的,比如带有签名的业务单、办理时的录音录像。 按照法律规定,运营商要是拿不出证据,就得把多收的钱退回来。 要是和运营商沟通没结果,也别慌。 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找通信管理部门反映情况,这些部门都能帮消费者维权。 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光是“中国移动超额流量费”的相关投诉就有800多条,说明这类问题很普遍,只要大家坚持维权,总能讨回公道。 说到底,老年人的养老钱不该这样被算计。通信运营商作为服务行业,本该把服务做好,而不是挖空心思给老年人设消费陷阱。 希望江门电信能尽快给李女士一个合理的解释,把该退的钱都退回来,也希望所有运营商都能引以为戒,别再打老年人的主意。 要知道,要是连基本的消费安全都保障不了,这样的服务又怎么能让人放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 极目新闻
吃相难看!广东江门,一62岁老人,不认识字,用的是老式手机,2年被扣话费8712
【3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