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位衣不遮体的农奴,脖子和手脚上带着镣铐,冒着凌冽的寒风,在农田里犁

墨舞风华姿 2025-07-14 18:57:12

1938年,一位衣不遮体的农奴,脖子和手脚上带着镣铐,冒着凌冽的寒风,在农田里犁地。一把年纪的他瘦骨嶙峋,伛偻着腰,艰难的扶着犁耙,让人泪目。 要聊1938年的农奴,就得先说说西藏的农奴制。这不是啥新鲜玩意儿,几百年来,西藏一直是个封建社会。土地和人都掌握在贵族、官员还有寺院手里。农奴占了人口的九成以上,他们不是自由人,而是被绑在土地上,属于地主的那种“财产”。跑都跑不了,想换个地儿生活?门都没有,除非地主点头。 农奴分好几种,比如“差巴”是交税的农奴,“堆穷”是给地主家干活的家奴。不管哪种,日子都苦得不行。他们得交税,还得干活,税不是钱,是粮食、酥油、牲畜啥的,干活也不是轻松活儿,像耕地、修房子、服侍地主一家,啥都得干。 1938年的那个农奴,脖子和手脚上带着镣铐,肯定是犯了啥“错”。可能是想逃跑,或者没交够税。历史上,这种惩罚不稀奇。逃跑的农奴被抓回来,经常被锁起来干活,提醒他们别再动歪脑筋。平时没锁链的农奴也好不到哪去,每天起早贪黑,冬天冷得要命,衣服却薄得像纸。 住的地方也好不到哪去,小破屋子,泥巴石头垒的,里面黑乎乎,烟熏火燎。一个炕,几张破席子,就是全部家当。吃的更简单,糌粑加酥油茶,天天吃这个,偶尔有点菜或肉算过节了。营养不良是常事,很多人瘦得皮包骨,病了也没药,只能硬扛。 教育?那是大老爷们的事儿。农奴基本不识字,学校是给贵族和寺院子弟开的。医疗也别指望,生病全靠自己熬,或者求地主发善心。日子过得是真没盼头,生下来啥样,估计死的时候也差不多。 农奴的活儿从来没个头。除了种地交税,还有“乌拉差”,就是无偿劳动。得给地主干活不说,还得修路、运货、盖房子,啥都得干。1938年的那个老农奴,扶着犁耙在地里干活,可能就是这种差役的一部分。要是干得不好,或者偷懒,鞭子、棍子就招呼上来了。 地主有权管农奴,连法律都站在他们那边。西藏的《十三法典》里,农奴就是地主的“东西”,能买卖,能转手。犯了错,地主自己就能判罚,轻则打一顿,重则关起来,甚至砍手断脚。这种权力让农奴完全没反抗的余地。 为啥农奴制能撑那么久?西藏那地方,山高路远,跟外界隔得老远,外面的变化传不进来,当地的老规矩就一直没变。贵族和寺院是既得利益者,日子过得舒坦,靠农奴养着,没理由改啥。农奴干活产出粮食、牲畜,养活了上层,自己却连温饱都保不住。 寺院也不光是念经的地方,很多是大庄园主。比如德格隆寺,土地多得吓人,农奴也好几千。他们既收税管人,也给农奴讲佛法,说啥忍苦是为了下辈子好。这种说法让农奴多少有点精神寄托,但日子该苦还是苦。 社会就这样分成了两块:上面是贵族和喇嘛,住大房子,吃好喝好;下面是农奴,累死累活,连命都不是自己的。这种差距靠宗教和传统撑着,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可经济呢?一点没发展。农奴没地,没动力多干,工具也老掉牙,产量低得可怜,穷根儿就这么一代代传下去。 有个1959年的报告说,贵族和寺院占了西藏90%的土地,农奴啥也没有。收成里,七成得交给地主,剩下那点都不够吃。农奴还得借粮度日,欠的债越滚越多,跑都跑不掉。这种剥削不是小打小闹,是骨子里的不公平。 到了1959年,中国政府来了,把农奴制废了,土地分给农奴,算是翻了个身。这事儿争议不少,但对农奴来说,日子总算有点盼头。不过1938年的故事,讲的是那之前的事儿,是最苦的那段。

0 阅读:29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

墨舞风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