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吓得脚粑手软。 7月10号上午,一架自杀式俄制Ger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7-13 10:27:15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吓得脚粑手软。 7月10号上午,一架自杀式俄制Geran-2无人机从白俄罗斯边境穿越,直飞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此款自杀式无人机可飞行900公里。机身由胶合板和泡沫材料制成,可携带 50 公斤战斗部。立陶宛军方雷达在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个飞行高度不足 150 米的目标,防空系统立即启动最高等级警报。 时任立陶宛总理帕鲁茨卡斯正在政府大楼举行新闻发布会,得知空情后,安保人员迅速将其护送至地下防空洞。议会议长斯克维尔内利斯也在同一时间进入避难设施。 维尔纽斯市中心的政府建筑群周边道路被紧急封锁,警察和国民卫队开始疏散附近民众。整个过程中,立陶宛国家危机应对指挥中心持续向总统瑙塞达汇报实时动态。 这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直指维尔纽斯国际机场和政府办公区。军方最初研判其可能携带爆炸装置,甚至考虑过使用防空导弹拦截。但随着飞行数据更新,发现其航向逐渐偏移,最终坠毁在距离边境不到 1 公里的农田中。现场勘查显示,机身未安装任何爆炸物,仅有导航设备和轻质框架。 事件发生后,立陶宛国防部立即召见白俄罗斯驻立武官,递交抗议照会。国防部长阿努绍斯卡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无人机越境是 “对北约成员国主权的公然侵犯”,并强调立陶宛已启动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磋商机制。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 F-35 战机在 10 分钟内完成战斗部署,从波兰和德国基地紧急升空,在立陶宛领空执行巡逻任务。 这并非白俄罗斯与立陶宛首次发生无人机相关摩擦,2024 年 4 月,白俄罗斯曾指控立陶宛向其境内发射无人机实施侦察,而立陶宛军方随即否认并反指白方 “制造虚假信息”。此次事件中,白俄罗斯官方尚未发表正式回应,但俄制 Geran-2 无人机的使用,引发外界对俄罗斯可能介入的猜测。 立陶宛近年来持续强化东部边境防御,2025 年 5 月,德国在立陶宛正式部署 4800 人的装甲旅,这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在海外永久驻军。立陶宛政府还投入 11 亿欧元升级边境监控系统,包括反无人机雷达和电子战设备。 此次事件暴露了现有防空体系在应对低空慢速目标时的短板,促使立陶宛国防部宣布加速采购波兰制单兵防空系统。 瑙塞达总统在事件发生后的紧急会议上,要求情报部门彻查无人机的发射源头。他特别指出,白俄罗斯境内的军事基地长期部署俄制 S-400 防空系统,理论上完全有能力拦截此类无人机。这种 “刻意放行” 的行为,被分析人士解读为俄罗斯对立陶宛在加里宁格勒过境问题上强硬立场的报复。 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位于波罗的海的飞地,立陶宛曾于 2022 年禁止受欧盟制裁的货物经其领土运往该地区,引发俄方强烈抗议。此次无人机事件发生前,立陶宛刚刚批准德国在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鲁德宁凯建设军事基地,被视为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进一步挤压。 事件发生后,维尔纽斯街头出现小规模抗议活动,民众要求政府加强边境安全。立陶宛最大反对党 “祖国联盟” 发表声明,批评执政联盟在防务预算上投入不足,导致防空系统存在漏洞。瑙塞达在次日的全国讲话中承诺,将追加 2 亿欧元国防预算,重点用于反无人机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 国际社会对此事件反应强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发表声明,谴责 “任何破坏北约东翼稳定的行为”,并表示欧盟将与立陶宛站在一起。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强调,此次事件 “验证了北约集体防御机制的有效性”,并透露美军已向立陶宛增派两套 “爱国者” 防空系统。 尽管此次无人机未造成实质性损害,但其政治影响深远。它不仅加剧了立陶宛与白俄罗斯、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还促使北约重新评估东翼防御策略。 瑙塞达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 “彻底改变了立陶宛的安全认知”,政府将重新审视与邻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能源和过境运输领域的博弈。 目前,立陶宛国家安全局已成立专项调查组,通过分析无人机残骸和电子数据,试图锁定幕后黑手。调查结果预计将在两周内公布。 与此同时,北约军事委员会计划在 7 月底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如何应对无人机威胁升级的挑战。这场看似平静的无人机越境事件,实则揭开了波罗的海地区的新篇章。

0 阅读:0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