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我国的重大阴谋得逞了? 法新社的一则报道引发关注。2025 年中国船厂新订单量同比暴跌 68%,全球订单份额从去年的 75% 降至 56%,韩国则从 14% 跃升至 30%。这组数据让部分舆论猜测,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造船业的战略施压是否已见成效。 全球造船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地缘政治与行业规则的变化交织影响着订单流向。2025 年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框架的不确定性,使得船东普遍推迟长期投资决策,导致全球新订单量降至历史低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造船国,自然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但韩国凭借在液化天然气(LNG)船等高附加值领域的技术积累,抓住了环保船型需求增长的机遇。 美国政策的影响不可忽视,2025 年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停靠费的提案,计划对中国建造或运营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收取最高 350 万美元 / 次的费用。 尽管该提案尚未实施,但其释放的政策信号已让船东产生顾虑。希腊船东协会数据显示,全球约 98% 的船队可能受此影响,部分欧洲船东开始将新船订单转向韩国船厂以规避风险。 韩国的技术优势在关键领域凸显,LNG 船被称为 “造船皇冠上的明珠”,韩国占据全球 54% 的 LNG 动力船订单份额,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企业的交付周期已排至 2026 年。 相比之下,中国虽在 2024 年新增 4 家船厂进入 LNG 船建造领域,但整体产能仍集中在集装箱船等传统船型。2025 年 1-4 月,中国新接订单中 LNG 船占比不足 15%,而韩国这一比例超过 60%。 中国造船业并非全面退缩,高端市场仍有突破,长宏国际承接了 18 艘 22000 标箱 LNG 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金额超 100 亿元;大连造船与日本邮船签署 33000 载重吨甲板运输船合同,首次打入日本高端船舶市场。 中船防务、中国船舶等央企一季度新接订单均超千亿元,手持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近 60%。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正通过技术升级优化订单结构。 行业竞争背后是大国战略的角力,美国近年来推动 “重振造船业” 计划,鼓励日韩企业投资美国船厂,试图构建 “去中国化” 的供应链。韩国则以 LNG 船技术为筹码,在美韩关税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 当前市场格局的变化,既是全球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折射出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中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本质上是传统制造优势与新兴技术壁垒的碰撞。 随着 IMO2027 年零排放规则的临近,LNG 船、甲醇动力船等绿色船型将成为竞争焦点。中国能否在高端领域持续突破,韩国能否维持技术领先,美国的政策干预又将如何演变,这些都将影响全球造船业的未来版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未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特朗普对我国的重大阴谋得逞了? 法新社的一则报道引发关注。2025年中国船厂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7-13 14:27: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