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方将对俄采取不对称战术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局势陷入胶着。近期,乌克兰决定对俄罗斯采取非对称战术,试图借此扭转战局。这一决策背后,是乌克兰在正面战场抵抗乏力、家底几近耗尽的现实困境,只能依靠西方支持,另辟蹊径。热点观点
乌克兰的非对称战术主要聚焦于对俄罗斯境内关键目标的远程打击。能源基地、铁路枢纽、核设施以及军事基地等,都成为其打击对象,所用手段包括自杀式无人机等。例如在代号 “蛛网行动” 中,乌克兰运用在俄境内组装和预置的低成本无人机,突袭了多个位于俄罗斯纵深的空军基地,对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等重要装备造成了一定损毁。
从军事角度看,这种非对称战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俄罗斯造成损失,如破坏部分军事设施、影响军事行动节奏,但其效果十分有限。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战略纵深和完备的防御体系,乌克兰的零星打击难以对其整体军事能力构成致命威胁。而且,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基础雄厚,能够在遭受一定损失后迅速调整和补充。
从舆论层面分析,乌克兰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尤其是可能涉及民用设施的行为,极易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现代战争中,舆论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普遍倡导遵循战争法和人道主义原则,攻击民用目标违背了这些基本准则,这会使乌克兰在国际舆论场上陷入被动,损害其国际形象,削弱其在国际社会争取支持的能力。以历史上的类似事件为鉴,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因造成大量民用设施损毁和平民伤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在政治方面,乌克兰的非对称战术可能导致俄罗斯进一步加强军事行动的力度和范围。俄罗斯一直强调对其本土安全的捍卫,乌克兰对其境内目标的攻击,无疑会被视为严重挑衅,促使俄罗斯采取更加强硬的报复措施。这不仅会让乌克兰面临更猛烈的军事打击,还可能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使乌克兰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乌克兰的非对称战术看似是在绝境中的大胆尝试,但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俄乌冲突的整体局势。乌克兰若想真正解决危机,单纯依靠这种冒险的战术并非良策,寻求和平谈判、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才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