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武侯区金花桥街道,一家名为“新起点”的洗车店最近成了网红。一个外国女孩一家洗车店洗完车后,忍不住哭了起来,而真相让人感动不已!
7月8日下午,丽莎开着白色大众进入洗车店时,首先看到门口设置了无障碍坡道。
店内五名员工各司其职:坐轮椅的王建国用长柄刷清洁轮毂,失去右臂的李强用左手操作高压水枪,患有脑瘫的张小花专心擦拭后视镜。
武侯区残联工作人员介绍,这家2018年成立的洗车店目前有12名残疾人员工,是当地首家全残疾人运营的汽车服务企业。
店里的分工很科学:听力障碍者负责内饰清洁,肢体残疾者操作自动化设备,言语障碍者专注车身抛光。
丽莎原本担心洗车质量,但两个小时后拿到车钥匙时发现超出预期。车内外都很干净,连车钥匙上都系着消毒过的装饰绳。她把这个经历拍成视频,配文说被员工们的专业态度打动了。
店铺创始人陈岩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是名退伍军人。他用赔偿金和创业贷款开了这家店,坚持说:“我们不是在做慈善,而是在创业。”他给记者看员工们的“汽车美容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墙上的服务质量承诺书。
成都市场监管局去年的抽查显示,该店顾客满意度达9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个数据证明了残疾人员工的服务质量并不逊色于普通洗车店。
丽莎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附近4S店主动提供专业培训,电子科大的研发团队免费改装了适合轮椅操作的洗车设备。
在洗车店后院的员工宿舍,墙上贴着星级员工评比栏。失去左腿的90后王丹丹连续三个月获得五星,她自制的发动机舱清洁工具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王丹丹的工资条显示,上月实发5860元,超过了成都市服务业平均水平。
陈岩计划下个月开设分店,现在正在培训新员工使用新安装的升降式洗车机。他说最大的收获不是营业额,而是看到员工们找回了自信。
王丹丹告诉记者,刚来时很担心做不好,现在每天都很有干劲。她说:“顾客的每一句夸奖都让我们更有动力。”这种正面反馈对残疾人员工特别重要。
丽莎后来成了店里的志愿者,每周来教员工简单的德语。她说希望能帮助这些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让更多外国人了解这家特别的店。
武侯区人社局正在把“新起点”的经验整理成创业指导手册,准备推广到其他地区。这种模式证明了残疾人完全可以胜任很多工作,关键是要有合适的环境和设备。
陈岩说,开店初期确实遇到不少困难。有些顾客担心洗不干净,有些员工对自己没信心。但现在一切都上了正轨,回头客越来越多。
店里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每辆车洗完后,员工都会检查三遍,确保没有遗漏。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很多顾客成了忠实粉丝。
最近店里还增加了汽车美容项目,员工们学会了打蜡、镀膜等技术。陈岩说,残疾人往往更专注细节,在需要耐心和精细操作的工作上有天然优势。
这家洗车店的成功,改变了很多人对残疾人就业的看法。原来担心他们能力不够,现在发现只要给予机会和适当支持,他们同样能创造价值。
丽莎在最新的视频里说,这家店让她重新思考了什么是“完美”。技术可以学习,设备可以改进,但员工们的那份认真和努力,是任何培训都教不出来的。
现在“新起点”洗车店每天都有不少顾客,其中很多是专门来支持的。陈岩说,这证明社会对残疾人就业的接受度在提高,这比任何补贴都更有意义。
从一个小小的洗车店,我们看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看到了社会包容度的提升。这样的故事,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taoniu0
从7月8日下午,洋妞被感动,到7月12日就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在短短的4天内完成的变化,正能量的好文章,兑太多水适得其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