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网评论:为对俄战争打造防空网,德国准备部署分层防空--- 据德国媒体《Hartpunkt》报道,德国联邦国防军计划显著扩充其防空能力。西方舆论仍将俄视为主要威胁,三年来不断炒作其即将入侵欧洲。抛开这些政治妄想,德国军方从技术层面的应对倒显得更为理性。 近年来的战争除了乌克兰,伊朗的例子同样值得关注。在不久前的中东冲突中,伊朗防空几乎完全失效。伊朗表面上有较为庞大的防空体系,但此前伊朗防空实际上一直严重依赖叙利亚进行先一步的防御。如今巴沙尔·阿萨德身处俄罗斯,失去屏障的伊朗其重要目标被以色列空军几乎全部摧毁。 伊朗将防空责任“外包”给叙利亚的做法完全失败,要弥补这种防空真空,伊朗如果靠自己需多年投入;若外购至少也得几个月。这一教训对全球都是警示——防空必须靠自己。 德国正面临类似局势:一方面在计划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5%(特朗普对北约提出的要求),耗费巨大;另一方面德国对自己抵御东部邻国的能力信心不足。虽然波兰表示愿意拦截来自俄、白、乌方向的空中威胁,但弹药储备是否足够仍存疑。 以伊12天交火,后期以色列防空导弹严重短缺。以色列方总体拦截效率约85%,整个防空作战花费了约120亿美元,THAAD等拦截弹消耗了美军库存的约五分之一。考虑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导弹和无人机攻击已持续四年之久,若以类似强度攻击德国,所需的防空资源根本无法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色列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而德国则要大得多,这让“依托高科技防空网即可高枕无忧”的幻想变得十分脆弱。 导弹制造早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再过几年,甚至塔利班都可能制造出质量尚可的导弹,迫使对手消耗高价值拦截弹。这种趋势大大提升了对手使用远程打击手段的可能性,比如在德国。假设德国的假想敌弹药耗尽,也不排除“盟友”替其供弹——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了。 德国并未忽视情报系统可能出现的严重误判。虽然西方多年来一直预测俄罗斯军工即将崩溃,但现实却完全相反,早在2022年春就该耗尽库存的俄军依然有充足的导弹和无人机。“闪电战”已无希望,现在是必须接受“消耗战”这一更残酷的战争形态,对此德国依然保留了1914-1917年大战的历史记忆。 德国要想全面防御俄罗斯远程打击几乎不可能——国土面积太大,俄军火力生产能力太强。以廉价“柳叶刀”无人机的多波次袭击也足以拖垮德国防空系统,前提是德国坚持拦截所有目标,而不是像乌克兰那样有选择性地拦截。 为了应对低空慢速“自杀无人机”,德国计划采购500-600门天空骑士35高炮。如果采用轮式平台,现仅有几十门。即便国防军有预算下单,莱茵金属的产能多年未扩张,这么多炮在短期内也造不出来。不过纸上谈兵就容易多了,德国可以在文件上写6000套都不是问题。 中程防御方面,德国打算部署100多套Iris-T SLM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每套价格约为1亿至1.3亿欧元。这款武器在乌克兰已有实战验证,拦截高度可达8公里,射程约12公里。 再上一层,是美国制造的“爱国者”PAC-3系统。德国希望部署70到140套发射装置,规模十分可观。 远程拦截层将由以色列的“箭”反导系统构成。其拦截高度可达近地轨道(2400公里),理论上可摧毁弹道导弹甚至卫星。德国已与以色列签署35亿美元合同,首批系统将于今年交付。这款武器曾在近期的以伊冲突中实战部署,据称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但真实性尚未获得完全确认。 德国此番扩充防空系统,绝非仅为被动防御。更可能的目标是为一场全面欧洲战争做准备,构建一个“免受攻击”的作战平台。在这种防护伪装下,德国可实现更具进攻性的战术部署。 但现实是,哪怕是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也无法做到百分百拦截。俄罗斯对此必须高度警觉,制定突破德国多层防御的应对方案。军方历来秉持为“最坏情况”做准备,而对俄罗斯而言最坏的情况无疑是北约在强大防空掩护下主动对俄发动战争——而德国已经开始为此进行准备。 俄罗斯向来擅长“非对称回应”。以色列对伊朗防空的袭击为俄军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通过地面特种部队破坏敌方核心防空阵地。若德国真欲构建全国“反导盾牌”,俄方必须在战争初期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摧毁其箭、Iris-T、爱国者系统。 当然,德国要把这些庞大防空构想化为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眼下的德军残破不堪,离真正实现多层次、高强/密度防空还差得远。而且说不定德国还得先跟波兰争一下“谁才是欧洲反导老大”。
俄网评论:为对俄战争打造防空网,德国准备部署分层防空--- 据德国媒体《Har
小理寺看全世界
2025-07-11 12:18:31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