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辛树声不幸落入敌手,凶残的日寇竟挟持了他年迈的祖父,威逼他变节投敌。

桃花林里醉 2025-07-03 06:40:34

1942年,辛树声不幸落入敌手,凶残的日寇竟挟持了他年迈的祖父,威逼他变节投敌。为救祖父性命,辛树声被迫交出一份地下党员名册,岂料日军拿到名单后,竟束手无策——他们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抓人! 【消息源自:山东省档案馆藏《济南工委组织史资料(1939-1945)》;济南市政协文史委《泉城抗战记忆》口述史料;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第二卷】 1942年的济南城飘着细雪,辛树声在芙蓉街的裁缝铺后屋搓着手取暖。这个28岁的年轻人表面上是辛氏绸缎庄的少东家,暗地里却是中共济南工委的掌舵人。他刚把密信塞进棉袄夹层,突然听见前门传来三声叩响——两重一轻,这是联络员徐维中约定的暗号。 "老徐,你来得正好。"辛树声拉开门栓,却被刺刀抵住了咽喉。六个日本宪兵像黑乌鸦似的涌进来,领头的军官皮鞋在地板上敲出咔咔的声响。"辛先生,武山课长请您喝茶。"这人说着流利的济南话,左手却按在枪套上。辛树声瞥见墙角有团黑影——徐维中被麻绳捆得像粽子,嘴角还渗着血。 七天后的审讯室里,武山英一用白手套拍打着电刑器的开关。"辛君是读书人,何必受这个苦?"这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特务头子,此刻像聊家常似的指着墙上的血渍:"昨天有个抗大毕业的,骨头太硬,现在送去千佛山喂狼狗了。"辛树声被绑在铁椅子上,十个指甲盖全被掀开,却突然笑出声:"武山课长,您办公室的暖气片漏了。" 真正击垮辛树声的不是电刑,而是半个月后出现在审讯室里的老人。辛铸九的长衫上沾着泥雪,花白胡子抖得厉害,手里还攥着半截被撕碎的《论语》。"树声啊..."老人刚开口就被宪兵踹中膝窝,噗通跪在结冰的水泥地上。武山把军刀横在老人颈间:"听说辛家去年在沂蒙山死了三个孩子?老爷子怕是经不起丧孙之痛吧?" 那天深夜,辛树声用铅笔头在香烟纸上写了十七个名字。每个字都像刀刻的,写完最后一个"徐"字时,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的雨夜——徐维中把热粥推给他,自己啃着冻硬的窝头:"书记,俺这条命早交给组织了。"现在这十七个名字里,第三个就是"徐维中"。 名单交出去的第四十八小时,辛树声做了三件事。他先是在大明湖的冰面上假装滑倒,把自首书塞进石缝;接着用祖父的商会印章伪造了通行证;最后在徐家祠堂的香炉底刻了道凹痕——这是他和徐维中约定的死讯标记。可惜送信的交通员当晚就发高烧,那份写着"名单有诈"的密信,在炕洞里捂了三天才被发现。 徐维中其实早知道出事了。这个25岁的锅炉工出身的联络员,有天在纬三路买烧饼时,发现摊主总瞄他的鞋——左脚鞋跟有块补丁,那是特务的暗记。他索性大摇大摆走进日本宪兵队对面的茶馆,掏出怀表大声对暗号:"三点的火车该到站了!"二楼窗口的望远镜反光闪了闪,三个便衣立刻围了上来。 1943年2月6日行刑前,武山亲自给徐维中点了支"老刀牌"香烟。"徐君,现在说真话还来得及。"徐维中吐着烟圈,突然用日语说:"千佛山往东五里,有个石灰窑。"等日军扑到他说的地方,只挖出几本发霉的《三字经》——那是辛树声小时候的课本。枪响时,徐维中突然想起第一次见书记的场景:穿长衫的读书人蹲在锅炉房,教他认"中国"两个字。 日本投降那年,辛树声在千佛山的乱葬岗找了三宿。他扒开每丛野草查看,最后在徐维中的无字碑前摆了两样东西:半盒"老刀牌"香烟,还有1942年冬天没送出去的那封密信。风吹起烟纸,露出当年用铅笔写的后半句:"名单有诈,速转移。"只是这行字被汗水晕开了,如今淡得几乎看不见。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桃花林里醉

桃花林里醉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