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渣滓洞的狱警黄茂才被宣判死刑。临刑之际,他突然高声疾呼:"枪下留人!我曾暗中相助江姐,我是清白的!" 【消息源自:《红岩档案解密:一个看守的三十年平反路》2011年《重庆日报》特刊;《曾紫霞回忆录》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重庆市档案馆藏渣滓洞审讯记录(1948-1949)】 1981年春天,重庆朝天门码头的人群里,有个穿蓝布衫的老农死死攥着张泛黄的旧照片。照片里穿学生装的姑娘冲镜头笑着,背后是重庆大学的牌匾。"同志,您认识曾紫霞吗?"他拦住每个看起来像知识分子的路人,直到有个戴眼镜的中年妇女突然站住:"老黄?是你吗?"老农的眼泪突然就砸在了水泥地上。 时间倒回三十三年前。1948年5月的重庆,闷热的空气里飘着栀子花香。22岁的黄茂才蹲在渣滓洞监狱值班室门口,捧着搪瓷碗的手直发抖。地主少爷把碗里的肥肉片夹走时,油星子溅在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腿上。"黄二娃,要不是看在你爹给我家扛活二十年的份上..."少爷剔着牙,"明天去白公馆报到,管吃管住,月俸两块大洋。" 最初半个月,这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的农民,只知道跟着其他看守喊口号、踢正步。直到有天夜里巡监,他看见白天刚受过电刑的女犯人正借着月光给同伴补衣服。针线在她血肉模糊的手指间穿梭,线头咬断时还冲他笑了笑:"小兄弟,能帮我们找点红布头吗?要过年了。"后来他才知道,这个被狱友唤作"江姐"的女人,是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 转折发生在端午节。黄茂才偷带进来的粽子被所长发现,正要挨鞭子时,新来的女囚突然开口:"李所长,他是我表弟。"等众人散去,女囚压低声音:"黄家沟村口的黄桷树还在吗?我是曾家幺女啊!"黄茂才手里的警棍"咣当"掉在地上——这竟是村里那个考上大学的女状元。 "江姐她们缝的红旗,是用我的衬衣改的。"2011年接受采访时,八十多岁的黄茂才摸着胸口,"那年春节看守都喝醉了,我把她们用饭粒粘的春联贴在了审讯室门上。"最危险的一次是1949年10月,他把《挺进报》塞在给犯人送饭的木桶夹层里。江姐看完后突然剧烈咳嗽,趁机把纸条咽了下去——原来报纸边缘用米汤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命运的玩笑在11月27日降临。那天黄茂才请假回村给母亲抓药,半夜听见重庆方向传来连绵不断的枪声。三天后他回来时,只看见冒着青烟的焦黑围墙。1982年平反文件里记载:大屠杀中320人遇难,仅35人脱险。而他的看守证成了催命符——1951年公审大会上,幸存者指认他递出的钥匙救了十几人,法官却拍桌怒吼:"国民党特务还想狡辩!" 平反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曾紫霞跑遍全国找幸存者作证时,有人冷笑着反问:"当年给我们送消息的'狗腿子'?怕是双面特务吧?"转机出现在1979年,北京来的调查组在档案馆尘封的审讯记录里,发现徐贵林亲笔写的"黄茂才通共嫌疑调查",日期正是大屠杀前三天。 "毛衣我还留着呢。"老人在纪录片镜头前抖开件泛黄的毛背心,领口歪歪扭扭绣着"革命必胜"。"江姐说胜利后给我说媳妇,她..."话没说完就转身去擦相框——那里面二十多岁的江竹筠穿着阴丹士林蓝旗袍,目光清澈得像歌乐山的晨雾。2012年老人去世时,重庆党史办的挽联上写着:"暗夜提灯人,黎明守夜者"。
“这样的人品全国罕见!”2025年3月29日,发生了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