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在山东淄博,八路军战士郑希和刚刚单独执行任务归来,途中遇到八个日本鬼子正在追逐一名妇女,他立马就打开刺刀,迎了上去。 那时候日头正毒,黄土路被晒得直冒热气。郑希和猫着腰躲在土坡后头,手心里的刺刀磨得发亮。他数了数,八个鬼子端着三八大盖,追着个穿蓝布衫的妇女往高粱地跑。妇女怀里还抱着个包袱,跑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郑希和心里头“咯噔”一下,执行任务时带的子弹早就打光了,枪膛里就剩最后一颗子弹。他攥了攥手里的刺刀,刀刃映出他晒得黝黑的脸。这会儿硬冲上去肯定吃亏,可要是不管,那妇女十有八九得落在鬼子手里。他往四周扫了一眼,土坡旁边有片老坟地,坟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蒿草,倒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 他猫着腰往坟地挪了几步,扯开嗓子冲那边喊:“小鬼子,往这儿来!你郑爷爷在这儿等着呢!” 那几个鬼子听见喊声,愣了一下,掉头就往坟地方向跑。领头的鬼子官儿挥舞着指挥刀,哇啦哇啦地乱叫。郑希和瞅准最前头那个鬼子,等他跑到离坟头还有两三步远的时候,猛地从蒿草里窜出来,刺刀尖儿直奔鬼子的心窝子。 那鬼子反应也不慢,端着枪就想格挡,可郑希和使足了劲,“噗嗤”一声,刺刀穿透了鬼子的军装,扎进了肉里。他拔刺刀的时候,另一个鬼子的枪托已经砸了过来,郑希和往旁边一滚,躲过了这一下,顺势抓起旁边坟头上的土块,照着鬼子的脸就砸过去。 尘土迷了鬼子的眼,郑希和趁机跳起来,用枪托狠狠砸在鬼子的后脑勺上。这时候剩下的六个鬼子已经围了上来,子弹“嗖嗖”地从他耳边飞过。他赶紧躲到一个坟包后头,心里头盘算着:这么硬扛不是办法,得把他们引开。 他瞅见旁边有棵歪脖子老槐树,树枝子正好伸到坟包上头。他把枪往腰间一别,三两下就爬上了树,冲着鬼子大喊:“来呀!有本事上来抓我!” 鬼子们被他气得哇哇叫,端着枪就往树底下跑。郑希和看准时机,从树上猛地跳下来,正好骑在一个鬼子的背上,手里的刺刀对着鬼子的脖子就抹了过去。还没等其他鬼子反应过来,他又一个翻滚,躲到了另一个坟包后头。 这时候那个被追的妇女已经跑到了高粱地边上,她回头看了一眼,见郑希和被鬼子围住了,咬了咬牙,把怀里的包袱往地里一藏,又捡起一块石头,悄悄绕到鬼子背后。 郑希和瞅见妇女绕到了鬼子后面,心里有了主意。他故意露出半个身子,引着鬼子往妇女那边跑。等鬼子离妇女只有几步远的时候,郑希和大喊一声:“打!” 妇女举起石头就砸在一个鬼子的头上,那鬼子“哎哟”一声倒在地上。郑希和趁机冲出来,刺刀左挑右刺,又撂倒了两个鬼子。剩下的三个鬼子见势头不对,转身就想跑,郑希和摸出枪里最后一颗子弹,“砰”的一声,打中了鬼子官儿的腿。 那鬼子官儿疼得直叫唤,剩下的两个鬼子赶紧架着他往大路上跑。郑希和本想追上去,可摸了摸空空的子弹袋,只好作罢。他走到妇女跟前,喘着气问:“大姐,你没事吧?” 妇女摇摇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同志,谢谢你,要不是你,我……”她话没说完,就往高粱地里跑,把刚才藏的包袱抱了出来,打开一看,里头全是给八路军缝的布鞋。 郑希和看着那一堆布鞋,又看了看妇女磨破的鞋底,心里头一热。他帮妇女把包袱捆好,说:“大姐,我送你去村口的联络点,那儿安全。” 俩人一前一后往联络点走,太阳慢慢往西落了,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郑希和回头看了看那片老坟地,地上还躺着几个鬼子的尸体,心里头默念:同志们,又给你们报仇了。 后来有人问起郑希和这段经历,他总是摆摆手说:“没啥,换了哪个八路军战士,都会这么干。”可村里的老人都记得,那天从坟地里走出来的郑希和,刺刀上的血还没擦干净,眼神却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据《淄博抗战回忆录》记载,郑希和在抗日战争时期多次孤身犯险,用智勇双全的胆识保卫群众安全,这段与日寇周旋的往事,至今仍在当地百姓口中流传。
1941年在山东淄博,八路军战士郑希和刚刚单独执行任务归来,途中遇到八个日本鬼子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7-02 09:49:22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