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39岁的复旦女神陈果上节目。撒贝宁问她:“你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吗?”面对这个尴尬的问题,陈果的回复却让众人心服囗服、连连称赞。 陈果,1981年2月生于上海,家里满是书香气,父母鼓励她从小就泡在书堆里,翻《红楼梦》、啃尼采,培养了她对知识的热爱。1999年,她考进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主修哲学。大学五年,她不是埋头记笔记,就是跟教授聊康德、黑格尔,成绩优异,拿奖学金拿到手软,还当过哲学系学生会主席,组织讲座活动,忙得不亦乐乎。2002年本科毕业后,她没停下脚步,继续读硕士、博士,研究基督教哲学。2005到2008年,她常泡在复旦图书馆,钻研资料,还当过助教,帮哈佛神学博士上课,翻译课程内容,学术功底扎实得不行。 2008年,陈果留校当讲师,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她的课完全不枯燥,用接地气的例子和幽默的语言,把哲学讲得活灵活现,学生都爱听。150人的教室经常挤满,甚至有人提前占座。2010年,她的课堂视频被学生传上网,火得一塌糊涂,点击量破千万,被学生昵称“酋长”,还拿下“上海市最美思政课教师”的称号。她还去过加拿大UBC大学做访问学者,把国际视野带回课堂。教学之外,她写了《好的孤独》和《好的爱情》,用通俗的话讲人生道理,书卖得不错,读者挺喜欢。 2013年8月3日,陈果上了CCTV-1的《开讲啦》。节目里,撒贝宁问了个让很多人捏把汗的问题:“你是女博士,会不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这问题听着有点刺耳,但陈果不慌不忙,回答得特别有水平。她说:“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我相信,心胸豁达的人能包容一切。我想找的,也是这样的人。一个人的职业,不应该成为感情生活的障碍。”这话说得既有底气又有格局,既反击了刻板印象,又展现了自己的价值观。撒贝宁听了都点头,观众直接鼓掌,觉得她说得太在理了。后来撒贝宁还问她有没有收到学生情书,她笑着说收到过,还调侃“他挺有眼光”,幽默感拉满,现场气氛一下就轻松了。 节目播出后,陈果的名气更大了。她的课堂视频在网上传疯了,B站上全是她的“语录”,比如“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她的书也卖得更好,书店里常有人讨论她的观点。到2020年,39岁的她还是单身,公众挺好奇她的感情生活。她在一次访谈中说:“我想要的伴侣得精神契合、心胸开阔,找不到的话,我宁愿单身。”她觉得婚姻不是必需品,高质量的单身比凑合的婚姻强多了。这话挺实在,也引发了不少人思考。 当然,她也遇到过争议。有人揪着她在节目里把“耄耋”念错的事批评她,但复旦官方澄清,她没被停课,照常教学。2023年,她还在复旦教书,课堂照样爆满,学生评价她“把哲学讲得像讲故事”。到2025年,陈果依然活跃在学术圈,单身但活得自在。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幸福不是非得按传统剧本走,坚持做自己才最重要。 陈果的故事挺接地气。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用智慧和真诚打动人。她在节目上的回答,之所以让人服气,是因为她没回避问题,而是直面偏见,还给出了自己的态度。这不光是机智,更是她对生活的思考。她不觉得单身是失败,反而觉得活得舒服比啥都强。这种想法在今天这个时代特别有共鸣,尤其是对那些不想被催婚、不想凑合的人来说,她的话就像一剂强心针。
主持阵容新变:舒冬进,撒贝宁是否彻底告别?
【2评论】【4点赞】
鹤鸣
一位成功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