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藤周作:信仰能否带来怜悯或是理解
陆逊聊文学
2025-04-24 15:18:13
💖在真正开启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书本腰封上的话,“现在想来,那时是我将母亲抛弃了”,我想起史铁生与母亲的故事,为了治好史铁生的腿,给他寻求一份出路,母亲苦苦哀求了很多人,把所有心思一门放在他身上,身体的疼痛、心灵的打击、自尊的流失……让母子二人的生活变得复杂。我也开始想象远藤周作和母亲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寻常中又会有怎样的温馨和细腻。
💖之前我大体了解到远藤周作在幼年3岁左右就举家迁往中国大连,所以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北度过的。父亲的工作和性格给小时候的远藤周作蒙上了不少“心理阴影”,他常常受到呵斥和挫败,也总是在哥哥优异的成绩和各种光环下小心翼翼。很多作品都能看到他对母亲的爱,而母亲也与父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母亲身上有温和,有柔情,有关爱,有鼓励,善良而慈祥的母亲给远藤周作带来了很多耐心和母爱。在远藤周作这本独特的回忆母亲的作品中,我们又能看到更多的爱和思考,也有很多关于信仰的理解。
💖在这本书里,母亲的形象成了被丈夫抛弃的女人,这个印象不仅是事实,也早已植根在幼年的远藤周作心里。大连黄幽暗的房间内,母亲拼命忍受着痛苦,只能借助信仰来慰藉自己的苦难,渴望得到同情或者是理解。过去那个沉浸在小提琴音乐梦中用热情与纯真追寻一个又一个有节奏的音节的女人,倾其自己的所有也渴望孩子能和他一样保持相同的信仰。尽管孩子感到束缚,不过母亲多么渴望得到救赎,祛除自己身上过多的悲伤。
💖不知不觉间,在漫长的岁月,远藤周作开始理解母亲那份悲哀,也理解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把自己的信仰转化为最难凸显生命中真谛的东西,那便是对母亲的思念与爱慕,又能想象到母亲化作一团灰色阴影依偎在自己身旁,凝望着自己孩子的模样。
💖时隔三十余年,当母亲的遗体再一次从地下重现在远藤周作面前的时候,过去鲜活的形象,如今只剩下一堆白骨。这令远藤周作感到害怕,但他也忍不住想象如果母亲再次在阳光下起身如同旧时模样,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在母亲离世后多年,他才真正可以审视母子的关系,母亲从未抛弃自己,恰恰是自己抛弃了母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