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军事频道《军事科技》栏目首次对外展示了列装在解放军步兵班组中的微型作战无人机。该机引入了共轴双旋翼技术,能通过更换不同载荷在侦察与打击之间实现快速切换,实现察打一体。这款微型作战无人机形似“保温杯”,尺寸与小型榴弹相近,甚至能用步枪发射。
微型无人机,各国划分标准不一,例如美国将重量<20磅(9.07千克)、飞行高度在1200英尺(365.76米)以下、飞行速度低于100节(185千米/小时)的无人机定义为微型/迷你无人机。北约则以飞行高度与操作范围为依据,规定飞行高度在200英尺(60.96米)左右、操作范围在5千米以内的无人机为微型无人机。 我国对微型无人机的界定更为严苛,按照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微型无人机是指空机重量小于0.25千克,最大飞行真高不超过50米,最大平飞速度不超过40千米/小时,无线电发射设备符合微功率短距离技术要求,全程可以随时人工介入操控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微型无人机的大发展与近年来取得突破的微系统技术有着直接关联。在该项技术的加持下,无人机尺寸及航电设备重量显著减少,让无人机能够更加灵活地在限制空间或密集障碍物环境中执行任务。 目前西方的典型微型无人机有三种,一是美国的“Black hornet”无人机,该机长约10厘米、翼展12厘米、质量16克、巡航速度36千米/小时。续航时间约25分钟,携带有昼夜摄像头,可以进行全天时侦查任务。 二是澳大利亚的“Drone40”无人机,采用四旋翼折叠设计、尺寸为180毫米×180毫米×40毫米、质量190克、速度72千米/小时、续航时间30~60分钟。可由40毫米榴弹发射器或直接用手投掷发射,可根据任务需求加装摄像头,电子战及激光器等载荷。
三是以色列的“Ninox”系列无人机,由“Ninox”44/66/103三种型号组成。其中“Ninox44”质量约250克、续航约40分钟、同样可从40毫米榴弹炮发射器上发射升空。“Ninox60”续航约60分钟,可从包括战车在内的移动平台发射,具备目标检测与跟踪能力。“Ninox103”可由潜艇从水下发射,有效载荷达1千克,具备蜂群和计算机视觉能力。 解放军装备的微型作战无人机,自重在1千克以下,机身从上到下依次由定位系统、电机、方向调节系统、两组旋翼、电路舱、电池及载荷等组成。该机采用了共轴双旋翼技术,相比传统微型无人机的负载能力更强、悬停效率更高、续航时间更长、结构更紧凑。国产微型作战无人机的外形及尺寸,明显出于装具适配与便于携行而出发设计的。
特别是负载能力,按照官媒说法可以承载2倍自身重量的载荷。其次该机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通过挂载不同的任务载荷,来遂行包括侦察打击在内的各项任务。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该机可以依靠高清摄像头,将前沿敌情实时传递给后方步兵班组。转入打击任务后,该机则能够携带3枚榴弹,对敌方人员、装备等目标实施投弹打击。 美澳以等国同类装备,主要终强调侦察搜索,在火力打击方面稍逊一筹。在发射方式上,解放军的这款微型作战无人机能够手抛或弹射发射,也可以利用35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这点与国外产品并无二致。
国产微型作战无人机可以装备于解放军步兵班组,基层官兵可将其装进制式装具,与普通弹药一起携行使用。 国产微型作战无人机还有个绝活,在特殊场景下通过多架集成使用,能够组成一架多旋翼(4旋翼或6旋翼)无人机,这样一来,该机的整体负载能力与任务执行种类将会大幅提升。 “保温杯”式的微型作战无人机,在国内有好几个竞争型号。例如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彩虹公司就推出了性能更好的CH-817巡飞弹,重量只有850克,更加紧凑,看起来就像是保温瓶,一个士兵可以背负12架,通过AR眼镜操作。
在未来战争中,一定会出现微型无人机满天飞的情景,每个步兵班除了装备有大量的筒子(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还配备了能够连续飞行几十分钟的微型无人机,或者叫“伴飞/攻击无人机”系统,每个士兵或每个步兵班配备数套,出发就起飞直到战斗结束,随着士兵们同步行动。你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你,还能从天上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