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往数十年,国际社会普遍未曾预料到,2024至2025年间,在军事领域对美国构成显著战略压力的,竟是长期被视为地区性非传统武装力量的也门胡塞武装。该组织以"不对称作战"策略著称,通过低成本高灵活性的军事行动,持续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实质性威胁。其战术运用充分印证了军事理论中"弱者以非常规手段抗衡强者"的经典案例,在红海区域频繁实施的无人机与导弹突袭,迫使美军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防御部署。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下,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强化军事威慑重塑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正遭遇严峻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方面却将胡塞武装的持续行动视为改变中东力量平衡的潜在契机,这种战略认知差异深刻反映了大国博弈中的复杂利益纠葛。
4月21-22日,美军接连空袭也门萨那四和卡马兰岛。截至目前,关于此次事件造成的具体伤亡人数以及美国针对胡塞武装行动所引发的对方损失情况,尚未有确切数据对外披露。胡塞武装方面未公开其人员伤亡详情,而美国白宫及五角大楼也均未就此事发表任何官方声明或回应。 此前,正在红海执行任务的"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以及部署于阿拉伯海海域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均遭遇了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据胡塞武装发言人4月21日披露的战报显示:针对"杜鲁门"号的军事行动中,该组织共动用了2枚"圣城-1"型巡航导弹及2架自杀式无人机;而在对"卡尔·文森"号的打击中,则发射了3枚同型号巡航导弹并配合4架无人机实施攻击。声明特别强调"所有预定打击目标均被有效摧毁",但未提供具体战果评估依据。
胡塞武装并未就此收手,反而对以色列本土发动了无人机袭击。此举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只要以色列不终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类似“导弹突袭、以色列本土遭袭”的事件便可能再度上演。此外,若美国持续对也门实施空袭,必将招致胡塞武装的报复性回应,该组织将继续对美军航母及美国船只发动袭击。更早之前,胡塞武装已多次成功击落造价高昂的“MQ-9”无人机。
然而,即便发生了美军航母疑似遇袭以及美军无人机被击落等事件,美国方面并未因此失去冷静。截至目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尚未流露出要对也门胡塞武装发起地面军事行动的意向,白宫方面也未承认所谓“美军航母被炸”的说法。行事果断的胡塞武装并未就此罢手,反而采取了进一步举动来羞辱美国。 胡塞武装方面透露,目前正在红海海域执行任务的“杜鲁门”号航母实际上已经“停止服役”。该武装组织声称,在相关“侵略行动”初期,这艘美军航母就已丧失作战能力,其指挥与控制系统均陷入崩溃状态。胡塞武装进一步指出,美国紧急派遣“卡尔·文森”号航母前往阿拉伯海,实则是为了掩盖“美军败退”的真相。 胡塞武装进一步将矛头对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指责其为"罪魁祸首"。该组织认为,正是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决策直接导致也门陷入长期战乱,并要求其对美军空袭也门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历史责任。
需着重强调的是,针对“杜鲁门”号航母被胡塞武装宣称“击毁并致其丧失战斗力”这一说法,目前仅为胡塞武装的单方面宣称,尚无确凿证据予以支撑。国际社会普遍聚焦的核心问题在于:胡塞武装究竟是否具备精准打击美军航母的作战实力? 身为当今世界独树一帜的超级大国,美国缘何连应对胡塞武装都显得力不从心?细究起来,主要有三大缘由。 一是实力下滑,卷入大规模战争代价大,输或平局都会致其全球影响力迅速下滑; 二是战略重心在中国,对伊朗或胡塞武装开战会让美国陷入战争泥潭,无法集中精力施压中国,且会给普京更多谈判筹码,甚至可能遭俄罗斯以“为伊朗及胡塞武装提供武器”相威胁; 三是美伊正谈判且进展大,美不会在此关键时刻与伊朗或胡塞武装撕破脸,但若谈判破裂,特朗普或会铤而走险。
以色列方面一贯对美国与伊朗达成协议持强烈反对立场,且存在进一步加大对也门胡塞武装军事施压力度的可能性。据多方可靠消息透露,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4月21日经由官方渠道郑重表态:以色列国防军将对胡塞武装展开精准军事反制行动,任何针对以色列领土的袭击行径,都将招致同等强度的军事回击。此番表态暗示着以色列或将借助军事手段,系统性地遏制胡塞武装的跨境袭击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以色列对胡塞武装的军事基地、武器库以及所掌控的油港展开猛烈攻势,而胡塞武装随即对以色列实施反击,美国届时又该作何应对呢?
实际上,以色列的真正意图可能并非仅限于对胡塞武装的打击,而是旨在破坏美国与伊朗之间的谈判进程,进而迫使美国与以色列联手对伊朗的核设施采取行动。 以色列深知,唯有获得美国的支持,方能在与伊朗的潜在冲突中占据优势。 由此可见,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正迅速加剧,特朗普政府所面临的决策时间窗口正在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