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外漂泊了20年,直到成家都未曾和父亲再有来往,戴柳的态度为何如此之坚决呢? 戴柳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有点文化的人。母亲是中学语文老师,平时爱捧着书念诗,父亲在地方报社当记者,家里多少有点书卷气。戴柳从小就聪明伶俐,脑子好使,五六岁时就能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邻里都夸她是读书的料。她上小学那会儿,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出来当范文念,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到了初中,她开始迷上文学,课外书一本接一本翻,《红楼梦》、《呐喊》都成了她的心头好。高中时,她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北京大学。她想着能在未名湖边读书,感受那种学术味儿,觉得那才是她该去的地方。 为了这个目标,戴柳拼了命地学。高考那年,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桌上堆满了书和卷子,连周末都没闲着。过年时,别人家热热闹闹,她却一个人窝在房间里刷题,连乡下老家都没回去。她不是死读书的那种,脑子灵活,成绩一直拔尖,模拟考次次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说她是块上北大的料。1999年高考放榜,她以687分拿下湖北文科状元,分数高得让人眼红。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离梦想就差一步了,填志愿时,第一栏写下“北京大学”,心里满是憧憬。 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录取通知书寄到家时,她兴冲冲拆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中国政法大学”。她懵了,反复确认了好几遍,才知道是父亲背着她改了志愿。她气得手都在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全白费了。父亲的理由很简单,说政法大学学法律将来好找工作,比北大那种“虚头巴脑”的地方实用。可对戴柳来说,这不是实用不实用的问题,而是她的梦想被硬生生掐断。她从小到大那么努力,为的就是北大,结果却被最亲的人给毁了,那种失望和愤怒,没法用言语形容。 从那天起,戴柳就打定主意要离开这个家。她收拾东西,头也不回地去了中国政法大学。上大学那几年,她学得很认真,成绩一直在前面,可心里始终有个疙瘩。她觉得自己被逼着走了一条不属于自己的路,对北大的念想怎么都放不下来。她很少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偶尔联系她,她也总说忙,没几句就挂了。毕业后,家里想让她回老家找个安稳工作,她直接拒绝,跑去韩国读书深造。从此,她开始了20年的漂泊生活。 在韩国,戴柳过得并不轻松。刚去时语言不通,她硬着头皮学,熬夜啃韩语单词,慢慢才适应下来。后来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工作,靠着自己的本事干得不错。几年后,她又跳到一家金融公司的海外部门,收入稳定,事业也有了起色。可不管日子过得多好,她始终没回过家,连过年都没回去过一次。20年间,她没跟父亲说过一句话,甚至母亲想缓和关系,她也冷冷地挡回去。直到她结婚后,才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成家。那是20年来她第一次主动联系家里,电话里父亲声音老了,她却没多说什么。 戴柳这么坚决,不是因为她脾气倔,而是她没法接受父亲的背叛。她把北京大学当成人生的大方向,为了这个目标,她付出了太多心血。高考前那几年,她放弃了所有玩乐的时间,连朋友都没怎么联系,全身心扑在学习上。可父亲一手改了志愿,等于是把她的努力全盘否定。她不是恨父亲这个人,而是恨那种被掌控、被否定的感觉。对她来说,离开家、漂泊在外,是她能想到的唯一出路。她要证明,自己能靠自己活得好,不需要别人替她做决定。 这20年,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她不是闹情绪,而是真的放不下来。她在韩国打拼,事业上一步步往上爬,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找回那种被偷走的自主感。她结婚后给父亲打电话,不是因为原谅了,而是觉得自己终于有了新生活,可以稍微松口气。可那段裂痕,20年都没修好,估计以后也难。
1999年,湖北687分文科女状元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
爱吃凉历史
2025-04-22 16:53:4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