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慈禧听到以后十分伤心,她想起了左宗棠生前留下的奏章,立马翻出来查阅,随后便下旨:“准奏左爱卿生前遗愿,” 左宗棠这个倔老头,坚决不同意放弃新疆,他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甚至不惜以个人声誉作赌注,最终争取到了出兵新疆的机会,朝廷不给钱?没关系,自己筹款!左宗棠找人借钱,自备粮草,硬是带着一群湘勇,踏上了西征之路,那时候的他,已经年过花甲,却依然老当益壮,愣是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收复了新疆的大片失地。 新疆平定后,本以为可以歇口气,然而危机又从东南沿海袭来,越南,这个曾经的藩属国,向清廷发出了求救信号,因为法国人打过来了,左宗棠再次请战,可慈禧却觉得他年事已高,还是在家养老吧,于是派了李鸿章和他的福建水师出战,结果,这支耗费巨资打造的“精锐之师”,却在外敌面前不堪一击,被打得落花流水。 朝堂上,又开始有人鼓吹“割地求和”,左宗棠听后怒不可遏,“割地”二字,在他听来简直是奇耻大辱,为了国家尊严,他再次披挂上阵,带领军队将法军赶出了中国,可笑的是,就在胜利在望之际,李鸿章却跳出来“抢功”,以“议和”之名,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将越南拱手送人,还赔了一大笔银子,这笔银子,最终还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而来,左宗棠得知后,愤懑交加,一病不起。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矛盾,并非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是晚清政治斗争的缩影,左宗棠坚持海塞并重,认为西北边陲和东南沿海同样重要,必须两手抓,而李鸿章则主张优先发展海防,认为海军才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两人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彼此攻讦,相互掣肘。 慈禧则在两人之间玩起了平衡游戏,她需要左宗棠的军事才能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也需要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她在两人之间左右逢源,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病榻之上,左宗棠依然心系国家安危,他提笔写下了最后的奏折,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海防,加强台湾的建设,在他看来,台湾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这封奏折并没有引起慈禧的重视,她依然沉迷于享乐,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直到左宗棠病逝,她才想起了这份未被开启的奏折,读完之后,慈禧深受触动,这才下令在台湾设省,加强海防建设。 左宗棠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他为国家呕心沥血,却始终无法改变晚清衰败的命运,他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无数爱国志士的悲剧。 左宗棠的晚年忧国,反映了晚清朝廷的腐败无能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他与李鸿章的争端,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代表了两种不同政治路线的碰撞,慈禧的权衡之术,虽然维持了一时的稳定,却无法挽救王朝的颓势。 左宗棠的忠义和爱国情怀,值得后人敬仰,他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1885年,74岁左宗棠去世,慈禧听到以后十分伤心,她想起了左宗棠生前留下的奏章
功标青史
2025-04-22 10:14:51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