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党组织给了他1000美元,让他去做生意,只有一个要求:"组织什么时候要钱必须给,要多少就给多少!"看似艰巨的任务,最终的结果让人"惊掉下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中共实施全面经济封锁,南方地下党组织陷入经费困境。周恩来敏锐意识到开辟经济战线的重要性,经过严格考察,选中了民生公司职员肖林承担这项特殊使命。 这个穿着长衫的年轻人揣着沉甸甸的美元,站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犯了难。码头上挤满国民党稽查队,货轮船舱里藏着成箱的硫磺和棉花——都是制作炸药和军装的战略物资。肖林摸摸口袋里的公司印章,突然咧嘴笑了。他转身走进报关行,把"华益公司"的招牌往桌上一拍:"兄弟我搞点五金买卖,长官行个方便?" 江湖规矩比公文好使。肖林白天是出手阔绰的商行老板,晚上缩在阁楼里打算盘。棉纱换药品,桐油兑银元,货单上"螺丝钉"其实是电台零件。有回稽查队突袭仓库,他抓起两捆法币塞进对方怀里:"各位辛苦,这点车马费给弟兄们喝茶。"国民党兵痞捏着钞票厚度,居然主动帮他把"违禁品"搬上黄包车。 三年时间,1000美元滚成12万两黄金。延安要买电台,账房连夜打包金条;苏北缺消炎药,钱庄立即兑出现洋。最绝的是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前夜,周恩来派人取走800两黄金,这笔钱后来变成中原野战军的冬衣。肖林自己呢?睡在堆满钞票的库房里,盖着打补丁的棉被啃冷馒头。 现在回头看这段传奇,有个细节让人脊背发凉。肖林所有交易全靠个人信用撑着,连张收条都不敢留。万一他被捕或卷款潜逃,整个南方局的经济命脉就断了。这种孤胆英雄式的运作,暴露了当时地下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就像走钢丝,全凭一个人的忠诚与智慧。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5点赞】